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精勤不倦三十載――記【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首席專家羅希文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1 00:0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450| 評論: 0|原作者: 薄潔萍|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本草綱目】全英譯本 按語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首席專家羅希文研究員, 30 多年來全身心投入中醫典籍的英譯工作並致力於向海 ...

【本草綱目】全英譯本

按語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首席專家羅希文研究員,30多年來全身心投入中醫典籍的英譯工作並致力於向海外傳播,用超乎尋常的艱辛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爲祖國傳統中醫學的發揚光大、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作出重要貢獻。本期刊發羅希文潛心治學的感人事跡,旨在倡導和鼓勵廣大專家學者樹立崇尚精品、嚴謹求實、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優良學風。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首席專家、中國社科院哲學所羅希文研究員,自上個世紀70年代開始中醫典籍翻譯工作,迄今已完成我國古籍醫典四個階段的代表作【黃帝內經】、【傷寒論】、【千金方】、【本草綱目】的全英譯本,以及【金匱要略】、【東醫寶鑑】、【醫方類聚】、【醫心方】等多部中醫經典著作的英譯工作,總字數超過2000萬字,被海內外學者譽爲『中醫典籍全英譯本第一人』。這些由中國人自己完成的中醫典籍英譯本的相繼出版,開拓了中外學術文化交流新領域,爲推動中醫走向世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也打破了長期以來西方漢學界獨統漢文經典英譯工作的局面,標誌著我國中醫典籍的研究與翻譯走在世界前列。

重識神農嘗百草 正是東學西漸時

『我認爲,在此之前,還沒有一部以任何歐洲語言譯出的在中國醫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經典著作的譯本。毫無疑問,這部著作的問世,將對那些對中國文化史中國醫學部分有興趣的全世界的學者提供極大的幫助。

在這部著作中,羅希文做出了具有異乎尋常價值的工作,這將對全世界的學者更好地理解中國醫學史作出貢獻。』

――英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在爲羅希文翻譯的【傷寒論】序言中寫道

中醫典籍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早在一千多年前,中醫的脈學就遠播阿拉伯和歐洲。20世紀30年代,日本政府組織幾十名學者、用了半個世紀將【本草綱目】譯成20冊的日文版【國譯本草綱目】。1990年羅希文在美國講學時見到這部書,受到很大觸動,更堅定了他翻譯這部巨著的決心。1993年,羅希文開始著手翻譯52卷的【本草綱目】。這部被達爾文稱爲『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翻譯難度極大,其內容包含醫藥學、礦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和博物學知識,並廣泛涉獵古代文學、史學、地理學、中外醫學交流史、動植物分類學和文獻學。歐美學者曾將其中個別章節譯成英文,但全英譯本始終闕如。

爲了將這部中國古代藥物學集大成之作譯成全英文版,羅希文的前期準備工作就花了近20年,翻譯工作又花了整整10年,積累各類資料卡片達十幾箱。對該書的全文英譯實際上也是一次全方位的考證,羅希文對原文的一些錯訛之處一一訂正註解;對所有藥名的翻譯,全部採用『漢語拼音-拉丁文-英文』對照方式,力求譯文的準確性;在附錄中專門梳理出中藥名稱、引用書目名稱、全部方劑索引、引用地名索引、古代官職名稱等八大索引,也全部採用漢語拼音、英文、拉丁文同時標註,便於西方讀者閱讀和研究。2003年,遑遑600萬言、共6卷的【本草綱目】(全英譯本)全部出版,成爲我國學者英譯中醫典籍的一個里程碑式作品。國內外學者盛讚羅希文的工作在東西方讀者和學界之間架起了一座溝通之橋,使西方讀者特別是初學者不再把讀『天書』般的中國古醫書視爲『畏途』。

在現實關懷與學術追求之間行走

中醫經典的傳播,不能僅僅局限於翻譯,更需要理論和文化上的支撐。羅希文爲中醫哲學的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多方奔走呼籲。

近年來,依託【中醫典籍研究與英譯工程】項目的有力支撐,羅希文率領科研團隊除繼續進行中醫典籍翻譯外,還圍繞如何更好發揮中醫藥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廣泛開展調查研究,積極爲有關部門建言獻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課題組匯同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就醫療體制改革、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治、食品衛生安全、中醫藥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整理出版中華醫藏、全國『兩會』有關中醫藥提案等做了多項工作,得到有關方面充分肯定;先後在12個省市區、34個縣市開展中醫藥國情調研,組織4次大規模問卷調查,召開多次學術研討會和專題座談會,將中醫典籍翻譯和中醫哲學理論研究工作,與中醫藥產業經濟、中醫智慧財產權保護、中醫管理體制改革、中醫文化教育等社會實踐有機結合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羅希文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中醫經典的傳播,不能僅僅局限於翻譯,更需要理論和文化上的支撐。只有在深刻闡明和總體把握中醫的哲學性質和思維方式的前提下,才能深化對中醫原典的理解,推動中醫在現代社會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同樣,我國的中醫藥發展戰略也需要借人文社會科學之力突破發展瓶頸,重新煥發活力。爲此,羅希文爲中醫哲學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多方奔走呼籲。20067月,經中國社科院和國家民政部批准,課題組聯合科技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大學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形成跨學科學術聯合共同體,登記註冊了『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專業委員會』,標誌著中醫哲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形態,承擔起學術、文化和社會功能的時代使命。在羅希文等多名專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12月,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國社科院中醫藥國情調研組、中醫哲學專業委員會等聯合發起『關於制定【中醫藥人文社會科學發展規劃】的倡議』,表明中醫藥人文社會科學已經成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中的一個新的成長點。

治學不爲媚時語 獨尋真知啟後人

『要做成一件事情,總要付出一點代價。我接受這個巨大的工程項目,本身就是最艱難的工作,註定要長期的艱苦奮鬥,還要有心平氣和的心態。』

――羅希文

羅希文1945年出生北京,滿族,1968年從北京外貿學院(現爲對外經貿大學)英語系畢業。他深受前輩名醫的薰陶和影響,真切認識到中醫藥的神奇魅力,拜『傷寒』大家陳慎吾大師的弟子等人爲師,系統研讀中醫理論和中醫典籍。上個世紀70年代初期,他了解到當時整個歐美都沒有一本完整的中醫經典著作的英譯本,便立志要把中醫經典系統、準確地譯介到西方去,並使之融入現代醫學潮流。從1982年至今,羅希文始終默默耕耘在這片鮮爲人知的土地上。

由於長期的青燈黃卷、伏案勞作,身體嚴重透支,年逾花甲的羅希文疾病纏身,曾四次眼底出血,視力急劇下降,行動要靠輪椅,以至好幾次老友『相見不相識』。

而且其間也經歷過種種尷尬:社會科學方面認爲他的工作屬於醫學,醫學方面認爲它屬於理論研究,自然科學方面認爲它屬於翻譯。面對一些曲解甚至有人說他『不務正業』,羅希文初衷不改,義無反顧,付出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辛。他坦言:『要做成一件事情,總要付出一點代價。我接受這個巨大的工程項目,本身就是最艱難的工作,註定要長期的艱苦奮鬥,還要有心平氣和的心態。如果我從事的工作能在世界學術範圍產生一些影響,我視爲爲中國爭光榮,爭國際學術地位。個人事功無足掛齒,名山事業不可止步。』

如果說,中醫藥人文社會科學的形成發展與歷史機遇密不可分,那麼使其成爲現實的則是像羅希文這樣的科學工作者長期忍受寂寞和孤獨、以歷史使命感付出的艱辛勞作。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