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走进”天安门广场 创作者透露仅铸造用铜就达17吨 ◆我专门找到了孔子嫡传后代的照片,但令人失望,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相。倒是冯友兰、匡亚明身上有这种影子,特别是冯友兰由内到外的一股儒气,浓密丰茂的胡须,匡老饱满的天庭,这是儒家精神熏陶出来的。 ◆我的压力很大,如果只是做一个孔子像,就像大家曾经在很多地方参观时见到的,那就不难。这不是室内雕塑,难题就在于如何让雕塑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协调,也要考虑造型和风格,要和以往做的孔子像有所不同。 ◆今天立孔子像远非塑像的意义,更在于立碑。立意既定,形式天成。故而,孔子的造型便在人的生理结构与山体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孔子面含春风,满怀慈爱,智者仁相,巍然山巅。这种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意象使得它与现代都市环境虚实共存,古今相融,这是自然之法。 孔子雕塑创作者吴为山,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城市雕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著名雕塑家,代表作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雕塑群》等,其作品广为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收藏。近10多年来,吴为山先后塑造过多尊不同造型的孔子塑像,立于英国菲兹威廉博物馆及世界许多文化教育场所。 昨日,南方日报记者就雕塑的创作过程对吴为山进行了采访,他表示,立孔子像远非塑像的意义,更在于立碑。 不是要还原孔子真实的外貌 南方日报:创作历经多长时间,辛苦吗? 吴为山:这尊雕塑创作历时8个月,当时我整个人都扑在雕塑上,最长每天工作9个小时。因为雕塑体积巨大,需要在脚手架上进行创作,光铸造用的铜就有17吨,非常辛苦。然而雕塑的每平方毫米都留下了我的指纹。现在大家看到的孔子不是我唯一的作品,只是不同创意稿中的一个,也是最终定稿。 南方日报:谈谈这个雕像的基本创意吧? 吴为山:新落成的孔子青铜像整体为绿色,人像高 南方日报:创作的挑战和难度在什么地方? 吴为山:其实,我的压力很大,如果只是做一个孔子像,就像大家曾经在很多地方参观时看到的,那样就不难。然而只是单纯让孔子穿着古代服装站在长安街上,在国家博物馆的前面就不是很协调。这不是室内雕塑,难题就在于如何让雕塑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协调,也要考虑造型和风格,要和以往做的孔子像有所不同。因为孔子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孔子生活的时期也没有照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孔子的形象,所以我不是要还原孔子真实的外貌,这个谁也还原不了,而是要突出这个人的内核和精神。 面对长安街雕塑要大气 南方日报:因为是室外作品,所以孔子的形象才更高大更抽象吗? 吴为山:室内雕塑与室外雕塑有别,不仅仅是尺度差异。关键在于室外雕塑的参照对象是天、是地,这约 南方日报:您有没有想过从孔子后人的身上去找出孔子的特点? 吴为山:我专门找到了孔子嫡传后代的照片,但令人失望,并不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相。倒是冯友兰、匡亚明身上有这种影子,特别是冯友兰由内到外的一股儒气,浓密丰茂的胡须,匡老饱满的天庭,这是儒家精神熏陶出来的。从这一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化的源流、渗透是何等的潜移默化,甚至影响到人的长相。仔细回味,我所熟悉的大文化人,几乎或多或少有孔子的影子,未必全在长相,有的体现在举止言谈中,即我们所说的“儒雅之气”。 让孔子满含春风笑迎四海宾朋 南方日报:您所说的“儒雅之气”是正好和国家博物馆交相辉映的吗? 吴为山:可以这么说,虽然雕塑的主题是孔子,但这不仅仅是孔子一个人,他是以孔子符号为代表的文化丰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雕塑的气象就要很大。另外,国家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背景,它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一个积聚体,其中收藏着100多万件文物,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文明发展进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像需要与之对应起来,但是这种对应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的对应,也体现在胸怀上。 南方日报:孔子像立在天安门广场这样现代都市广场的一侧,可是他仍然是古代衣装打扮,会显得突兀吗? 吴为山:立于现代都市广场的孔子像,倘以相对写实的形体衣纹表现,则在视觉语言上格格不入于现代建筑。古代衣冠是古代文化的样式,它在反映时代精神的同时将封建文化的信息传递给观众。而孔子的概念已超越作为古人的孔子,它是跨时空的精神坐标,当是一座文化泰山。 今天立孔子像远非塑像的意义,更在于立碑。立意既定,形式天成。故而,孔子的造型便在人的生理结构与山体之间找到了结合点。这种文化与自然的双重意象使得它与现代都市环境虚实共存,古今相融,这是自然之法。 外国人看孔子像莎士比亚 南方日报:现在世界各地都流行“孔子热”,孔子的雕塑也是无论中外都有一大批,对此您怎么看? 吴为山:孔子像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时空里,他是云中之巅峰;在文化里,他是和煦之春风。当然,他更是一尊凛然的化石,那仁慈,从脸上道道皱纹中绽出,似山脉水系,流韵弥长。手的礼仪传达着“仁”,孔子之仁,二人为仁,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伦理关系。塑像要以大方淳正为造型基调,形体的线面变化在敲塑、压塑中呈现。创作的快捷和感觉的敏锐成为二重奏,在拍、削、切、揉等手法的交响里锤炼出平实、大方、温和、仁慈的孔子形象。体量的厚实与凝重,外化了大哲大圣的文化内涵。 南方日报:您的很多孔子雕塑都为国外艺术家所熟悉,他们是如何评价孔子雕塑的呢?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