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孔子『走進』天安門廣場 創作者:鑄造用銅達17噸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14 00:00| 發佈者: 家鄰| 查看: 1669| 評論: 0|原作者: 楊春|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1 月 11 日 上午,一座總高 9.5 米 的『孔子』塑像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落成。中新社記者 潘旭臨 攝 孔子『走進』天安門廣場 創作者透露僅鑄 ...

111上午,一座總高9.5的『孔子』塑像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落成。中新社記者 潘旭臨

孔子『走進』天安門廣場 創作者透露僅鑄造用銅就達17

  ◆我專門找到了孔子嫡傳後代的照片,但令人失望,並不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相。倒是馮友蘭、匡亞明身上有這種影子,特別是馮友蘭由內到外的一股儒氣,濃密豐茂的鬍鬚,匡老飽滿的天庭,這是儒家精神薰陶出來的。

  ◆我的壓力很大,如果只是做一個孔子像,就像大家曾經在很多地方參觀時見到的,那就不難。這不是室內雕塑,難題就在於如何讓雕塑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協調,也要考慮造型和風格,要和以往做的孔子像有所不同。

  ◆今天立孔子像遠非塑像的意義,更在於立碑。立意既定,形式天成。故而,孔子的造型便在人的生理結構與山體之間找到了結合點。孔子面含春風,滿懷慈愛,智者仁相,巍然山巔。這種文化與自然的雙重意象使得它與現代都市環境虛實共存,古今相融,這是自然之法。

  111,總高9.5的孔子像在天安門以東的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亮相。國家博物館北門廣場,是重要的觀眾出入口,它面向著名的長安大街,並與故宮面對,其地理位置足以說明它特殊的政治與文化地位。

  孔子雕塑創作者吳為山,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城市雕塑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是一位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雕塑家,代表作有【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雕塑群】等,其作品廣為國內外重要藝術機構收藏。近10多年來,吳為山先後塑造過多尊不同造型的孔子塑像,立於英國菲茲威廉博物館及世界許多文化教育場所。

  昨日,南方日報記者就雕塑的創作過程對吳為山進行了採訪,他表示,立孔子像遠非塑像的意義,更在於立碑。

不是要還原孔子真實的外貌

  南方日報:創作歷經多長時間,辛苦嗎?

  吳為山:這尊雕塑創作歷時8個月,當時我整個人都撲在雕塑上,最長每天工作9個小時。因為雕塑體積巨大,需要在腳手架上進行創作,光鑄造用的銅就有17噸,非常辛苦。然而雕塑的每平方毫米都留下了我的指紋。現在大家看到的孔子不是我唯一的作品,只是不同創意稿中的一個,也是最終定稿。

  南方日報:談談這個雕像的基本創意吧?

  吳為山:新落成的孔子青銅像整體為綠色,人像高7.9,石頭基座高1.6。為了與周圍的國家博物館建築融合,塑像又採用了現代建築的幾何狀構成。整體上以山體的形象作為造型參考,意在表現孔子的正大氣象;其次,在人物姿態上又借鑑了孔子的寫實性造型,通過人物造型的謙恭、和善、仁義、智慧氣質來表現孔子的內在文化精神。

  南方日報:創作的挑戰和難度在什麼地方?

  吳為山:其實,我的壓力很大,如果只是做一個孔子像,就像大家曾經在很多地方參觀時看到的,那樣就不難。然而只是單純讓孔子穿着古代服裝站在長安街上,在國家博物館的前面就不是很協調。這不是室內雕塑,難題就在於如何讓雕塑和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協調,也要考慮造型和風格,要和以往做的孔子像有所不同。因為孔子是中國文化的象徵,孔子生活的時期也沒有照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孔子的形象,所以我不是要還原孔子真實的外貌,這個誰也還原不了,而是要突出這個人的內核和精神。

面對長安街雕塑要大氣

  南方日報:因為是室外作品,所以孔子的形象才更高大更抽象嗎?

  吳為山:室內雕塑與室外雕塑有別,不僅僅是尺度差異。關鍵在於室外雕塑的參照對象是天、是地,這約8高的孔子像背靠雄偉高大的國家博物館,面對眾生川流的長安街,它應當元氣淋漓、壁立千仞。故雕塑必須大,所謂大,不只是尺度的概念,更多是氣象、氣度。它體現在雕塑自身各部分造型的體量對比關係以及輪廓線的角度、線面交接關係的塑造。當然本質是孔子的胸襟,胸納乾坤,天地為塑。否則,尺度再大,也只是小模型而已。

  南方日報:您有沒有想過從孔子後人的身上去找出孔子的特點?

  吳為山:我專門找到了孔子嫡傳後代的照片,但令人失望,並不是我心目中的孔子相。倒是馮友蘭、匡亞明身上有這種影子,特別是馮友蘭由內到外的一股儒氣,濃密豐茂的鬍鬚,匡老飽滿的天庭,這是儒家精神薰陶出來的。從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到文化的源流、滲透是何等的潛移默化,甚至影響到人的長相。仔細回味,我所熟悉的大文化人,幾乎或多或少有孔子的影子,未必全在長相,有的體現在舉止言談中,即我們所說的『儒雅之氣』。

讓孔子滿含春風笑迎四海賓朋

  南方日報:您所說的『儒雅之氣』是正好和國家博物館交相輝映的嗎?

  吳為山:可以這麼說,雖然雕塑的主題是孔子,但這不僅僅是孔子一個人,他是以孔子符號為代表的文化豐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雕塑的氣象就要很大。另外,國家博物館作為一個特殊的背景,它是中國5000年文化的一個積聚體,其中收藏着100多萬件文物,也展示了中華民族文明發展進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孔子像需要與之對應起來,但是這種對應不僅僅是歷史文化的對應,也體現在胸懷上。

  南方日報:孔子像立在天安門廣場這樣現代都市廣場的一側,可是他仍然是古代衣裝打扮,會顯得突兀嗎?

  吳為山:立於現代都市廣場的孔子像,倘以相對寫實的形體衣紋表現,則在視覺語言上格格不入於現代建築。古代衣冠是古代文化的樣式,它在反映時代精神的同時將封建文化的信息傳遞給觀眾。而孔子的概念已超越作為古人的孔子,它是跨時空的精神坐標,當是一座文化泰山。

  今天立孔子像遠非塑像的意義,更在於立碑。立意既定,形式天成。故而,孔子的造型便在人的生理結構與山體之間找到了結合點。這種文化與自然的雙重意象使得它與現代都市環境虛實共存,古今相融,這是自然之法。

外國人看孔子像莎士比亞

  南方日報:現在世界各地都流行『孔子熱』,孔子的雕塑也是無論中外都有一大批,對此您怎麼看?

  吳為山:孔子像的意義不言而喻。在時空裏,他是雲中之巔峯;在文化裏,他是和煦之春風。當然,他更是一尊凜然的化石,那仁慈,從臉上道道皺紋中綻出,似山脈水系,流韻彌長。手的禮儀傳達着『仁』,孔子之仁,二人為仁,乃人與人,人與社會之倫理關係。塑像要以大方淳正為造型基調,形體的線面變化在敲塑、壓塑中呈現。創作的快捷和感覺的敏銳成為二重奏,在拍、削、切、揉等手法的交響裏錘鍊出平實、大方、溫和、仁慈的孔子形象。體量的厚實與凝重,外化了大哲大聖的文化內涵。

  南方日報:您的很多孔子雕塑都為國外藝術家所熟悉,他們是如何評價孔子雕塑的呢?

  吳為山:英國皇家肖像雕塑家協會主席安東尼在南京博物院吳為山文化名人館觀看了一尊孔子像後寫道:『現在我坐在這裏看孔夫子,覺得他就是那樣,越看越覺得是那樣,那麼久遠,就像我國的莎士比亞,他像一條河流的源泉,像中國文化長河的源頭,放在中心是非常好的設計,似乎所有這些雕像都源於孔夫子。』安東尼的評論闡述了『中心』問題,不僅是空間中心,也是精神中心,這可能也是西方城市公共廣場中心理念的延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