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京滬兩地共同追思史鐵生: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5 00:0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564|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1 月 4 日 ,是作家史鐵生的 60 歲生日。可惜他沒能等到這一天。在 2010 年的最後一天,史鐵生永遠離開了他的親人、朋友與讀者們。    4 日下午 3 點,他的親人、朋友、同學在北 ...

14,是作家史鐵生的60歲生日。可惜他沒能等到這一天。在2010年的最後一天,史鐵生永遠離開了他的親人、朋友與讀者們。

  4日下午3點,他的親人、朋友、同學在北京的798『時態空間』為他舉行追思會。『請各位親朋好友不要帶花圈、輓聯,而是帶着回憶與鮮花,在我們準備好的留言卡上寫下對鐵生的追憶和思念。』

  這是大家與史鐵生的最後一次聚會。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越聚越多,上千人在凜冽的寒風中緬懷一位偉大的作家。

  同一天,上海也在復旦大學舉行了史鐵生追思會,由上海市作協主席王安憶擔任主持人,紀念這位『用生命書寫生命』的作家。曾與史鐵生有過多次合作的【天涯】雜誌社也宣布,將舉行『鐵生之夜』燭光追思會,以表達對他的深切緬懷,學習他一生追求文學理想的崇高精神。

  早在20年前,史鐵生就在【我與地壇】中平靜地敘說:死是一件無須乎着急去做的事,是一件無論怎樣耽擱也不會錯過了的事,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日。但這個『節日』真的來臨時,不少人依然淚如雨下。

『文化英雄』:用苦難提升人們的生命意識

  按照史鐵生的遺願,他的心臟在去世當天便緊急送往天津,大腦和腰椎也捐獻給了武警總醫院,不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史鐵生的夫人陳希米說,以前家住地壇公園附近,他一直很喜歡那裡,『所以我想應該有所表達』。據悉,陳希米目前正與有關方面商量,有意將史鐵生的骨灰撒在地壇的樹林裡,不過不留任何的地上標誌。

  說起地壇,人們總會想起那篇著名的【我與地壇】。正如韓少功所言:『【我與地壇】這篇文章的發表,對當年(1991年)的文壇來說,即使沒有其他的作品,那一年的文壇也是一個豐年。』事實上,不僅是那一年,【我與地壇】已成中國當代文學的重要收穫,而其影響,也不限於『文壇』。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福民參加了北京的追思會。他說,在兩個半小時的追思活動中,每一個場面都很感人。大家對史鐵生的所有熱愛,都是因為讀了他的作品而產生的。很少有人意識到,史鐵生是1969年作為知青到陝西延安插隊,1972年因病致癱而回京。這一時間距離他寫出並且發表【我與地壇】,還有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史鐵生是用了二十年的漫長歲月,對生命進行了循環反覆的思考咀嚼和叩問,才變得平靜從容。

  在他看來,史鐵生以自己的苦難為我們這些健全人背負了『生與死』的沉重答案,他用自己的苦難提升了大家對生命的認識,而我們沒有任何成本地享受了他所達到的精神高度。在這個意義上,史鐵生堪稱當代文化英雄。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文藝評論家胡平說,史鐵生是中國當代作家中較早具有生命意識的一位,他審視自己的存在,審視人類的存在,探索生命的意義和張力。正因如此,他的著作里包含着關於這個世界的諸多秘密。文學是生命的洞悉,他的所有著作都與膚淺無關。

  『史鐵生的意義在於代表了我們這一代人的理想。』作為史鐵生的好朋友,王安憶用這句話表達了自己的痛切之情。

『偉大生命』:不能走遠路卻有更遼闊的心

  史鐵生的去世,引發了讀者對他作品無限的懷念與記憶,【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病隙碎筆】、【命若琴弦】等名作被頻繁提起。在某購書網站上,很快推出了史鐵生專題。他的作品的重新出版也被提上了日程。

  北京追思會上,中國作協主席鐵凝感慨地說:能在過去五年間每年都與鐵生見面,是我的榮幸。鐵生是一個真正有信仰的人,一個真正堅持精神高度的寫作者,淳厚,坦然,誠樸,有尊嚴。他那麼多年坐在輪椅上,卻比很多能夠站立的人看得更高;他那麼多年不能走太遠的路,卻比很多遊走四方的人擁有更遼闊的心。在這個不輕言『偉大』的時代,鐵生也無愧於『偉大的生命』這樣的評價。無論是作為人,還是作為作家,他對中國文學而言都是有着非凡重量的寶貴財富。他個人和文學作品的深厚價值,將隨着時間的推移充分地彰顯出來。

  作家陸天明表示,史鐵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他的人生非常坎坷,年輕時雙腿癱瘓,後來又患上了尿毒症。儘管如此,他對生活、對文學、對他人、對自己、對世界一直都抱着一種虔誠的心態,他可以說是一代人當中少有的真誠的人。他選擇了文學,在需要靠腎透析來維持生命的幾十年裡,堅持寫作。他的文字特別雋永,那是沉靜的力量。這份虔誠、沉靜、思索的文學精神,在當下社會尤其可貴,我們不應忘記他,也不可能會忘記他。

  作家韓少功曾經說,史鐵生是一個生命的奇蹟,在漫長的輪椅生涯里至強至尊;一座文學的高峰,其想象力和思辨力一再刷新當代精神的高度;一種千萬人心痛的溫暖,讓我們在瞬息中觸摸永恆,在微粒中進入廣遠,在艱難和痛苦中卻打心眼裡寬厚地微笑。

  史鐵生去世了,不少人都在哀悼:他是最純粹的寫作者,其想象力與思辨力代表了我們當代文學所能達到的高度。而他沿着懸崖行走,一次次以生命的名義對抗死亡捲土重來的生命奇蹟,留給人們更多生活的勇氣。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