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楊海文:唐宋戲裡的『三教論衡』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29 09:16|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789| 評論: 0|原作者: 楊海文|來自: 中華讀書報

摘要: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頭戲。陳寅恪( 1890 ― 1969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指出:『故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此雖通俗之談,然稽之舊史之事實,驗以今世之人情, ...

儒、釋、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頭戲。陳寅恪(18901969)【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指出:『故自晉至今,言中國之思想,可以儒釋道三教代表之。此雖通俗之談,然稽之舊史之事實,驗以今世之人情,則三教之說,要為不易之論。』三教各擅勝場,又矛盾融合,共同營造了古代中國的思想世界,一起養育了古代中國人的精神生活。唐宋有兩條『三教論衡』的戲曲文獻,形象地寫照了『三教合流』的歷史潮流。

咸通(860873)年間,唐懿宗李y(833873)趁其延慶節(即帝誕日)之際講論三教。正事完畢,俳優李可及出場。他以釋迦、老子、孔子皆為女身為題,就三教做了一番戲說,博得龍顏大悅,『笑果』極佳。【太平廣記】卷252錄【唐闕史俳優人】云:

唐咸通中,俳優人李可及滑稽諧戲,獨出輩流,雖不能誼諭,然巧智敏捷,亦不可多得。嘗因延慶節,緇黃講論畢,次及倡優為戲。可及f衣博帶,攝齊以升座,自稱三教論衡。偶坐者問曰:『既言博通三教,釋迦如來是何人?』對曰:『婦人。』問者驚曰:『何也?』曰:『【金剛經】云:「敷座而座。」或非婦人,何煩夫坐然後兒坐也?』上為之啟齒。又問曰:『太上老君何人?』曰:『亦婦人也。』問者益所不諭。乃曰:『【道德經】云:「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儻非為婦人,何患於有娠乎?』上大悅。又問曰:『文宣王何人也?』曰:『婦人也。』問者曰:『何以知之?』曰:『【論語】云:「沽之哉!沽之哉!我待價者也。」向非婦人,待嫁奚為?』上意極歡,寵錫頗厚。(出【唐闕史】)

這個故事涉及到的三教經典,其原文為: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o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着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老子】第13章)

子貢曰:『有美玉於斯,韞X而藏諸?求善賈而沽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賈者也。』(【論語・子罕】913

由【金剛經】【道德經】【論語】,一般人斷然推不出釋迦、老子、孔子皆為女身這一驚人的結論。但是,李可及化腐朽為神奇,把『敷座而坐』理解為丈夫坐了我才坐,把『為吾有身』理解為我有了身孕,把『我待賈者也』理解為我等待嫁人,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詼諧之效。如果李可及不熟悉三教的經典,自然難以完成這一藝術創作的再闡釋。

北宋徽宗(趙佶,10821135)時期,亦有一出類似李可及戲說三教的雜劇。【夷堅支志乙】卷4『優伶箴戲』條云:

又嘗設三輩為儒、道、釋,各稱誦其教。儒曰:『吾之所學,仁義禮智信,曰五常。』遂演暢其旨,皆采引經書,不雜r語。次至道士,曰:『吾之所學,金木水火土,曰五行。』亦說大意。末至僧,僧抵掌曰:『二子腐生常談,不足聽。吾之所學,生老病死苦,曰五化。藏經淵奧,非汝等所得聞,當以現世佛菩薩法理之妙為汝陳之。盍以次問我。』曰:『敢問生。』曰:『內自太學辟雍,外至下州偏縣,凡秀才讀書,盡為三捨生。華屋美饌,月書季考,三歲大比,脫白掛綠,上可以為卿相。國家之於生也如此。』曰:『敢問老。』曰:『老而孤獨貧困,必淪溝壑。今所在立孤老院,養之終身。國家之於老也如此。』曰:『敢問病。』曰:『不幸而有病,家貧不能拯療,於是有安濟坊,使之存處,差醫付藥,責以十全之效。其於病也如此。』曰:『敢問死。』曰:『死者人所不免,唯窮民無所歸,則擇空隙地為漏澤園,無以殮,則與之棺,使得葬埋,春秋享祀,恩及泉壤。其於死也如此。』曰:『敢問苦。』其人瞑目不應,陽若惻悚然。促之再三,方蹙額答曰:『只是百姓一般受無量苦。』徽宗為惻然長思,弗以為罪。

這齣戲裡,先是儒家談仁、義、禮、智、信的五常,接着道家說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最後佛家講生、老、病、死、苦的五化。劇作者以五常、五行、五化分別代表儒、道、釋的基本思想,不一定準確,卻極睿智。【夷堅支志乙】卷4『優伶箴戲』條云:『俳優侏儒,固伎之最下且賤者,然亦能因戲語而箴諷時政,有合於古誦工諫之義,世目為雜劇者是已。』這齣戲僅讓佛家逐一解說五化,可證劇作者持佛家立場;其解生、老、病、死並無懸念,但以『只是百姓一般受無量苦』說苦,以致宋徽宗惻然長思,則是『因戲語而箴諷時政』的體現。

據王國維(18771927)【宋元戲曲史】輯錄的史料,【唐闕史俳優人】及【夷堅支志乙優伶箴戲】乃唐宋時期三教論衡及其合流最重要的兩條戲曲文獻。古代老百姓文化素質低,又渴求更高的精神享受與心靈超越,而戲曲則具備把精英文化傳送到民間社會的橋梁作用。正如陳獨秀(18791942)的【論戲曲】一文所說:『戲館子是眾人的大學堂,戲子是眾人大教師,世上人都是他們教訓出來的,列位看我這話說得錯不錯呢?』

【唐闕史】【夷堅志】的記述,印證了南宋乾道七年(1171)孝宗(11271194)【原道論】說過的一席話:

夫佛老絕念無為,修心身而已矣;孔子教以治天下者。特所施不同耳。譬猶耒耜而織、機杼而耕,後世徒紛紛而惑,固失其理。或曰:當如之何去其惑哉?曰: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斯可也。唯聖人為能同之,不可不論也。(【佛祖歷代通載】卷20『西夏干v元年』條)

宋孝宗論儒者可以治理社會,實則以儒為政治儒學;論佛者可以淨化心靈,實則以佛為心靈佛教;論道者可以護養身體,實則以道為養生道家。從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角度看,宋孝宗『以佛修心,以老治身,以儒治世』這一認知,既高度總結了三教合流以往的思辨成果,又深刻規約了三教合流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歷史影響不可低估。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