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伟大的时代 为什么缺少伟大的文学作品?(3)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5-28 17:18| 發佈者: 顺天道化| 查看: 1667| 評論: 0|來自: 新华网

摘要: 不接地气,出何大作? 文学界人士认为,缺乏与时代相匹配的经典、大家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创作生态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即文艺创作的心态问题,比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创作理念混乱,价值观缺失 ...

不接地气,出何大作?

文学界人士认为,缺乏与时代相匹配的经典、大家的原因非常复杂,除了创作生态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是主观原因,即文艺创作的心态问题,比较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创作理念混乱,价值观缺失,甚至人格萎缩;创作态度浮躁,缺少虔诚,或高高在上,或闭门造车,生活积累少;个人素养不足,缺乏观察世界的胸怀,即使艺术表现能力高超,也因为缺乏思想深度而无法成为精品力作。

上海市作协副主席、文艺理论家王纪人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涌现出鲁迅等一批伟大的作家,这些大家都有共同的特点:既有扎实的国学根底,又有海外留学经历,一些大作家同时还是翻译家,因此他们既有中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当前的中国作家群里很难找到这样学贯中西的人了。

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何建明认为,现在作家辈出,但难见大家,首先是中国当代作家缺少与伟大时代相称的博大或宽阔的胸怀,其次是一些作家生活和体验社会的方式不对,此外,有些作家缺失对国家、民族和人类深刻性的大情爱。

不少人忧心忡忡:“快餐文化”“娱乐至上”正在侵蚀作家,传统文学赖以生存和吸引读者的重要审美原则正被消解或颠覆。

何建明说,与前辈作家相比,今天一些作家在创作动机、态度和方法上都出现了异变,“一些作家以为在家里看看网络、报纸,加上自己的‘睿智’的目光就足以了解时代、了解生活,其实,这样只是过着‘二手’、‘三手’的生活。作家一定要贴近生活‘接地气’。”(肖春飞、刘D辉、孙丽萍)


来源:新华网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