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舌尖上的中國】,易糞相食時代的美艷誘惑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5-25 18:59|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706| 評論: 0|來自: 中國網博客

摘要: 曾經與朋友一起聊天,說到現在很多的知名品牌都有仿冒,比如『同佳牌』對『雕牌』仿冒,『康帥傅』對『康師傅』的仿冒,『白事可樂』對『百事可樂』的仿冒等等,意在說明社會對知識產品保護不力,更有諷刺意味的是, ...

曾經與朋友一起聊天,說到現在很多的知名品牌都有仿冒,比如『同佳牌』對『雕牌』仿冒,『康帥傅』對『康師傅』的仿冒,『白事可樂』對『百事可樂』的仿冒等等,意在說明社會對知識產品保護不力,更有諷刺意味的是,不少學習法學的學生竟然也在使用便宜的盜版【知識產權法】教材學習知識產權法,並且這樣成才的學生還極有可能到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知識產權局工作。與理論的純潔相比,繁蕪的生活則是另一回事,就像【舌尖上的中國】,擋不住的美艷誘惑儘管令人垂涎欲滴,卻也只能淪為易糞相食時代的中國百姓遠離生活的奢侈幻想。

我一向很少看電視,尤其在深夜,看得更少。最近一部叫做【舌尖上的中國】的紀錄片反響良好,令人關注,雖然播出的時間安排在子夜時分,卻並未阻擋習慣於夜生活的觀眾錯過難得一見的美食驚艷。片子通過中華美食的多個側面,展現了源自自然的健康食材帶給國人生活儀式與文化倫理等方面的轉變,促進受眾了解中國美食獨具特色的東方氣質和中華飲食源遠流長的精緻內涵。片子的播出,除了勾起深夜不睡而飢腸轆轆的吃貨們無法克制的進食慾望,大概還能讓習慣了易糞相食的中國人找到一點現實生活中不曾發現的美食證據,以作為中國有着悠久美食文化歷史並非徒有虛名的證明。

我向來不懷疑中國人製作美食的聰明,以及通過美食這個讓人無法拒絕的道具作為傳承與弘揚中國文化的一種路徑,但同時,我也向來不懷疑中國人製作美食的小聰明,硬是能將有毒有害的東西雜糅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中,以更加簡單的配製,更加便宜的原料,製作出表面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還要更具誘惑的美食作品。這種美艷的背後,多了利益驅使下的良心喪失,少了美食本源下的文化傳承。這在今天,早已不是個別的現象。

易糞相食的互害社會,我們已經找不到幾多可以安心享用的食品了,以至於從事食品行業的人,都會拒絕消費自己製作的食品,儘管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卻又是真切的社會現實。地溝油,毒豆芽,吊白塊豆腐,墨汁粉條,拋光大米,避孕藥黃瓜,石蠟火鍋,瘦肉精火腿,三聚氰胺奶粉,甲醛白菜,福爾馬林蘑菇,50%不合格自來水,以及治病救人的藥品都會出現鉻超標膠囊,這種維持生命的食品生態,與其說是一種自然的成長,不如說是一種人工的放牧。除了我們的胃被鍛煉的百毒不侵之外,我們整個的身體,都在嚴重地透支着健康,並因為透支健康而透支金錢,因此,我們在被有毒有害食品折磨的弱不禁風的同時,也會被最後折騰的一無所有。人生本該是與文化同行的單向旅程,但食品改變了國人的人生內涵,淪為與疾病抗爭的勵志史詩。

顯而易見,【舌尖上的中國】不是這樣的景致,那種鏡頭下的美食文化的豐滿,與現實生活中飲食文化的骨幹不能同日而語。但凡普通的中國人的舌尖上,都要或多或少地殘留着有毒有害食品無法融入身體的毒渣,而且正是在這種唯利是圖才摒棄文化的聰明中加入的無法融入身體的毒渣,才造成美食文化從銀屏到現實的割裂與斷層。現時中國的舌尖上,除了關於食品美艷誘惑下的浮想聯翩,或許僅剩下國人易糞相食之後對食品美艷芳姿的意淫了。(馮相軍 中國網專家博客)


來源:中國網博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