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如何让诗歌走入公众生活?(1)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6-1 23:13| 发布者: 里人| 查看: 1325| 评论: 0|来自: 中国新闻网

摘要: 诗歌,究竟是“有钱有闲”人的“小众奢侈品”,还是应该“雅俗共赏”的“文学精品”?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更值得研究的是,作为大众该如何品评诗歌,如何让诗歌走入公众生活? 遥想当年唐宋时代,诗歌一度 ...

诗歌,究竟是“有钱有闲”人的“小众奢侈品”,还是应该“雅俗共赏”的“文学精品”?

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更值得研究的是,作为大众该如何品评诗歌,如何让诗歌走入公众生活?

遥想当年唐宋时代,诗歌一度为人所追捧,甚至有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

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如果你背不出几句类似“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样的诗句,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文化人。

然而,如今的“世道”变了,更多的时候大众想到诗歌,源于人们的恶搞,从梨花体羊羔体到后来的废话体,这种俗化倾向显示了诗歌写作者意欲唤起读者阅读的愿望,但其结果是真正优美的诗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问题壹

诗歌是什么?

一种“小众”的文学体裁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出自于《诗经》的《关雎》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会感到陌生。

毫无疑问,我们可以把诗歌看做是世界上最古老、最自觉、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据资料记载,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后世人们将两者统称为诗歌。

在洞见文化沙龙的周末雅集,我访谈了诗刊《彼岸》主编、先锋诗人王松。

“其实我觉得,如果我们拿开歌的部分,只看诗的话,诗应该是一种非人间之物,是具有神性的。而歌不过是一种装饰,所谓诗意的表达,也很重要,但我个人更看重诗的部分,这是诗歌的灵魂”,诗人王松对诗歌有自己决绝的理解。

与古诗词不同的是,现代诗歌如今早已出现了“诗与歌分离”的情况,“如果说旧体诗歌还可以靠韵律平仄朗朗上口吟诵的话,那么现代诗可能就不适合,因为‘歌’的修饰正在弱化,诗的部分更加凸显,一看便知真诗伪诗,当然,现代诗讲求的是隐伏的节奏与张力”。

在王松看来,诗歌一个最大的品格特点不是向前,是转身向后,就是挖掘回忆的荒地:“诗歌应该是一个人岁月的缩影,如果能把个人体验纳入集体经验中,然后代入到整个时代的音箱里,就会有一种被放大的效应,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感动与共鸣。”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当年诗人北岛曾在政治抒情诗《回答》中写下了这样的名句,如今读来依然让人感慨万千,但是对于北岛那一代人来说,这两句诗中还有着别样的意味:“如果把这几句话跟当时的时代联系一下,可能我们会有另一种感觉,尤其是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会产生很多隐喻的感觉。即使这两句话放到现在这个时代来读,也会有很多别样的意味在其中。”

事实上,如果我们站在文学的角度来看诗歌,或许会发现,诗歌始终是一种“小众”的文学体裁,从古至今,诗歌都是文人墨客们用来表达感情的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诗歌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是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人,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大众对于诗歌有一种“疏离”感。


来源:中国新闻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