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美術館等主辦的一個別具一格的大型展覽――『超越與反觀・邱啟敬:當代玉雕暨跨媒介藝術展』,在上海美術館底樓大廳展出,引起了滬上藝術界的關注。向來展示經典架上繪畫作品的上海美術館居然拿出最重要的底樓展廳舉辦一個看似傳統的玉石雕刻展,其中必有深意。
據本次展覽策展人、上海美術館的盧緩介紹,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的邱啟敬是一個地道的學院派雕塑藝術家,他能夠向傳統汲取養份,在傳統的玉雕上開闢出一片新天地,給人以出乎意料的藝術驚喜,顯示了傳統工藝嶄新的藝術生命力。 從2006年始,邱啟敬以其大型地景裝置作品【大遷徙】,將壽山石從工藝美術傳統雕刻的領地帶入當代藝術關注社會人文的新視野。數百年的工藝傳承,藉助青年藝術家顛覆性的想像力,以粗獷原始的面容,進入當代文化的現場。傳統的材料,傳統的刀法,在全新的文化語境中別開生面。 在傳統工藝領域,壽山石始終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數百年來的福建壽山石雕藝術至今還一直處於民間工藝狀態之下。如今,邱啟敬以其【大遷徙】、【印章系列】等作品爲壽山石藝術的革新吹響了號角。他的作品使壽山石工藝的傳統外衣在現代意識的衝擊下『支離破碎』。 邱啟敬的藝術是在不斷的文化衝撞中生長起來的。他既不刻意追求當下主流創作的樣式,也非一成不變地接受傳統觀念,而是在自身特立獨行的藝術活動中自然嬗變。因此,他的作品具有強烈的滲透性,表露著對傳統工藝某些僵化的形式主義的蔑視和挑戰,也是對文明傳承在形式上的超越,以具有創造性的現代藝術語言來表達當代人的精神世界。 此次展覽以回顧性的展陳,傾力推出藝術家近年來跨門類的雕塑、雕刻作品。其最新創作的青花和田玉系列,直溯中國古典人文傳統。邱啟敬最新推出的作品已然鉛華褪盡,可以看到藝術家在東西方文化價值之間做出的抉擇和平衡。他拋棄了玻璃鋼和各種金屬物等此前大量使用的雕塑材料,而原本嫻熟的精確造型與塑造手法也被一一排除。 他從東方自然主義美學中得到感悟,讓作品流淌出傳統文化的情懷,傾注了他對中國古典美學的景仰與重構,傳統山水、花鳥、人物盡數被他分解成爲自我的創作元素。如其代表作【仿八大山人荷花翠鳥筆意】,在玉石雕刻中尋覓八大山人的筆墨趣味,也裹藏著八大山人的孤傲與寂寥,這是八大山人的情懷,也是邱啟敬的情懷。從八大山人的殘山剩水、孤鳥怪魚,到邱啟敬的朽木衰草、敗荷寒江,非今非古,物我兩忘,異常精彩。(包慧燁) 來源:文匯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