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從炎帝傳說研究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6)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6-4 23:48|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407| 評論: 0|來自: 國學文化

摘要:  三、研究以炎帝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意義   我們常說,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我認為,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中,理應包括以炎帝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因為炎帝神農氏 ...
 三、研究以炎帝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意義


  我們常說,要繼承中華民族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我認為,幾千年形成的傳統美德中,理應包括以炎帝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因為炎帝神農氏不僅是姜炎部族的首領和農耕文明的締造者,而且,他和黃帝一起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人文始祖。以他們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不僅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最早的源泉,而且也是當時中華民族文明的體現。當代傑出的中國哲學史家張岱年先生曾說:『炎黃二帝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方面的全面象徵。這點就超越了孔子,超越了儒家的局限性。我認為我們肯定炎黃二帝,很有重要意義,不但要重視精神文明,也要重視物質文明』,『另外,炎黃二帝不僅代表漢族,也代表少數民族。比如炎帝傳說是羌氏,羌氏就是羌族,羌族就是少數民族的代表。我認為,炎黃二帝不光是代表漢族,而是代表中華民族,炎黃二帝是中國古代文明全面的象徵。我們應大量宣傳炎黃二帝的貢獻』[18](P107-108)。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僅要研究、繼承從孔夫子到孫中山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而且,要把上限延伸到黃帝,延伸到炎帝神農氏,對他們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要研究、繼承。
  中國歷史發展的事實也證明了這點。中華民族是一個傳統的農業民族,炎帝神農氏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始創者,黃帝作為中國農業文明的進一步開創者與推動者,他們在聯合的基礎上,共同孕育出了中華民族的早期文明,而且也共同孕育出了以後的西周農耕文明。周人實現了由氏族社會向宗法社會的轉變,建立了以父系個體家庭和宗親血緣親疏關係為基礎的等級制國家。為了維護宗法等級制度的存在和國家的長治久安,周公制禮作樂,創造了禮樂文化。『禮』是由祭禮而生的,起源於『臘祭』,而這些都和炎帝神農氏有關。炎帝神農氏『削桐為琴,練絲為弦』,發明了臘祭和原始音樂,可見周人的禮樂文化發端於姜炎文化。臘祭作為炎帝神農時代大型的冬季儀式活動,是炎帝部族們對大自然生生育化,『終歲獻功』的頂禮膜拜,也是對具有無限生命力的來年和新生命的期盼。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春節』系列活動,不能不和姜炎文化有關。周人禮樂文化中所體現的一些傳統美德,不能不和姜炎文化中所體現的中華民族早期傳統美德有關。
  李逢春先生在【炎帝功業與周秦文化】一文中說:『古雍州,今寶雞這塊山清水秀的風水寶地上曾經養育過華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炎帝神農氏。是炎帝神農氏的豐功偉業照亮了華夏大地的古雍州、今寶雞,這裡才產生了代表中國和東方文明的周禮周樂以及享名於世的西周青銅器和陳倉石鼓。也就是說,炎帝神農氏在農業、醫藥、制陶、祭祀等方面的創造和發明奠定了周秦文化的基礎;周秦文化是在炎帝神農氏開始創造的這個經濟基礎上發生、發展和繁榮昌盛起來的。』[19](P259-260)這個評價是很有道理的。當然,周秦文化中的禮樂文化、倫理道德文化也都是在炎帝一系列事跡所提供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包括倫理道德文化在內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以炎帝神農所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至今對我們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1945年,毛澤東同志為了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和全國人民挖掉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就曾引用了和炎帝故事有關的【愚公移山】的寓言。他認為,只要我們子子孫孫『挖山不止』,一定會『挖掉這兩座山』[20](P1101-1102)。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繼承和發揚了以炎帝神農氏為代表的早期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其它傳統美德,並在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及其理論指導下,終於取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今天,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戰勝建設過程中的一切艱難險阻,弘揚中華民族自炎黃以來的一切傳統美德,更有着特別重要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摩爾根【古代社會】一書摘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2] 四部叢刊:第30卷[M].上海:上海書店,1985.
  [3] 中華書局編輯部.諸子集成:第7冊[M].北京:中華書局,1978.
  [4] 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8.
  [5] 歐陽詢.藝文類聚:下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 紀昀.四庫全書:383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8]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11] 鄭樵.通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5.
  [12] 孫星衍.周易集解[M].成都:成都古籍出版社,1988.
  [13] 黃懷信.逸周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14]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第2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15] 百子全書:第7冊[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16] 高亨.商君書注釋[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7] 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82.
  [18] 薛光明.軒轅黃帝不再是傳說人物[M].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9] 寶雞市社科聯.炎帝論[M].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
  [20]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字庫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蟲加喬
    @②原字耒加呂
    @③原字釒加且
    @④原字艹下加(瓜瓜)
    @⑤原字阝加止
    @⑥原字目加(揚去扌)
    @⑦原字氵加交
    @⑧原字廠里加昔 
來源:國學文化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