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民主友愛,人人平等
炎帝時代是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的過渡時代,生產資料公有,沒有私有制,氏族成員之間,共同勞動,共同消費,民主友愛,人人平等。 【淮南子・主術訓】說:『昔者神農之治天下也,神不馳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懷其仁誠之心。……養民以公。其民樸重端愨,不忿爭而財足,不勞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資而與之和同。』意思是說,炎帝神農治理天下,沉靜於胸,有聰明的智慮,有仁愛誠義之心,以公心教育氏民,所以,氏民質樸、穩重、正直、誠實,沒有什麼忿爭,沒有什麼檢察牢獄之事,依靠天地的資源,與天地融和一起。正因為如此,純樸的原始民主友愛、天下平等是炎帝神農時代氏族社會內的一條重要的道德規範。 炎帝神農時代這種『養民以公』、『仁誠之心』即民主友愛、天下均平的社會道德狀況與【禮記・禮運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氏族社會『天下為公』、『講信修睦』的道德狀況的描寫是一致的。 在氏族社會裡,這種通行的民主友愛、人人平等的精神,不僅表現在一般氏族成員之間,就是一般氏族首領也與一般氏族成員處於平等的地位,他們是社會勞動和對外戰爭的帶頭人。【淮南子・齊俗訓】中記載炎帝神農『身自耕,妻親織,以天下為先』的描寫就反映了這種情況。不僅如此,炎帝神農氏為了氏族大眾操勞過度,如【淮南子・修務訓》裡所說:『神農憔悴』,『聖人之憂勞百姓甚矣』。炎帝神農氏為了給氏族成員及時治病,弄清哪些草能食,哪些水能喝,常常帶頭『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百死百生』。民間傳說,炎帝在辨嘗百草中,誤食了一種毒性極強的草――斷腸草而死。這個傳說雖有很大的附會性,但他的死不僅表現了他作為氏族首領那種民主友愛、人人平等的精神,而且表現了他偉大的為氏族大眾獻身的崇高精神。 (三)克服困難,勇於創新 炎帝神農氏為了使姜炎部族生息、發展、壯大,在與大自然的鬥爭中,在生產實踐中,領導部族成員們不斷積累經驗,克服困難,勇於創新,發明、創新了許多東西。 1.火的發現,人稱『火神』。【左傳・昭公十七年】記載:『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火的發明,對早期人類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利用火可以蒸煮食物,防治疾病,抗寒保暖。這樣,人們就不受氣候和地域的限制,對於部族繁育、發展很有利。同時,把火推廣、應用到農業方面,用火燒荒,開墾土地,『刀耕火種』,對當時發展農業生產有重大意義。恩格斯曾說:『火器對於文明時代……,乃是決定性的武器。』[9](P20) 2.始作耒@②,教民耕種。【周易・繫辭下傳】說:『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②,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意思是說,伏犧氏以後,神農氏開始發揮作用。他用刀斧砍削木製的與犁上的鏵相似的東西,用木條作@②上的把手,用農耕鋤草之利,教育天下部族進行農業勞動。在當時情況下,犁、鋤等農具的發明,是一個重大的發明。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正因為如此,他『教民耕農,故天下號曰神農氏』[10](P1012)。 3.織麻為布,製作衣裳。初期先民們在未有麻布作衣以前,冬天是『衣其羽皮』,夏天是『衣其樹葉』,穿着十分艱難。炎帝神農『教之麻桑,以為布帛』[6](P91),即教人用麻織成布,然後作成衣服。這也是使人類向文明邁進的一個重大創新發明。他不僅教導所有婦女織布,而且『妻親織,以為天下先。』[3](P185) 4.遍嘗百草,發明醫藥。初期先民們由於生存條件惡劣,部族成員患病者不少。當時的情況是『民有疾病未知藥石』。於是,炎帝神農氏冒着生命的危險,對百草『皆口嘗而身試之,一日之間而遇七十毒,或雲神農嘗百藥之時,一日百死百生,其所得三百六十物,以應周天之數』[11](P1517)。後世承傳為書,謂之【神農本草】。這種為部族敢冒生命危險、勇於探索試驗的科學精神實在令人敬佩。炎帝神農由此被譽為『醫藥之神』。 5.首辟市場,互通有無。在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過渡期間,由於農業、手工業、畜牧業等的發展,各職業集團之間的發展,需要把各自的產品拿到一定交換的地方,互通有無。為適應這種形勢的發展,炎帝首辟交換市場。『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12](P624),即在太陽正中午的時分,大家把各自的東西,拿到市場上去,以物易物。這種市井交易,飲食之道,都取諸於此。 來源:國學文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