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傳統手工業瀕臨消亡 『社會給公眾提供的關於傳統工藝美術的資訊太少。』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邱春林說,『雖然大家認識到它是民族瑰寶,但這只是一個歷史上的概念。它究竟有哪些內涵,為什麼說它是結晶?這些深層次的東西大家說不清、道不明。』 調查中,76.3%的人認為,傳統手工業瀕臨消亡的首要原因,是社會的關注程度低,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夠;68.9%的人認為將原因歸結為『手工業從業人員自身缺乏市場意識』;50.5%的人覺得原因是『缺少相應的政策和資金』;20.6%的人選擇的是『傳統手工藝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沒有吸引力了』。 北京宮毯77歲的傳承人康玉生曾告訴記者,如今由兩個人花半年時間織的一幅宮毯,在市場也只能賣到2萬元。他曾經帶過28個徒弟,他們大部分都轉行了。唯一一名掌握基本工序的徒弟王國英,也已年過四十。『現在年輕人都不喜歡這門工藝,小板凳上坐一天,一塊宮毯織一年,又苦又累,而且收入低,誰也吃不了這苦。』 土家族織錦的代表性傳承人葉水雲也曾對記者說,當年和她學習土家族織錦的女孩子很多,但因為結婚和外出打工,許多人放棄了這項傳統工藝。而漳州布袋木偶的傳承人徐竹初,如今甚至要自己掏錢留住徒弟。『年輕人沒耐性,有的學了一年多,就去做別的,或者拿着一點小手藝就去賺錢了。』 與這些相比,邱春林更擔心的是工藝美術的管理歸口問題。『對工藝美術歸口管理一直沒有弄清楚,一會兒歸文化部管,一會兒歸輕工部管。過去,工藝美術歸發改委產業司中小企業管理,現在歸口工業信息部,它和重工業、輕工業或者信息產業的量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一直被忽略。很多從業人員無所適從,找不到娘家,一些問題解決不了。』 為何傳統手工業瀕臨消亡 『社會給公眾提供的關於傳統工藝美術的資訊太少。』中國藝術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所常務副所長邱春林說,『雖然大家認識到它是民族瑰寶,但這只是一個歷史上的概念。它究竟有哪些內涵,為什麼說它是結晶?這些深層次的東西大家說不清、道不明。』 調查中,76.3%的人認為,傳統手工業瀕臨消亡的首要原因,是社會的關注程度低,對其重要性的認識不夠;68.9%的人認為將原因歸結為『手工業從業人員自身缺乏市場意識』;50.5%的人覺得原因是『缺少相應的政策和資金』;20.6%的人選擇的是『傳統手工藝已經不符合時代需求,沒有吸引力了』。 北京宮毯77歲的傳承人康玉生曾告訴記者,如今由兩個人花半年時間織的一幅宮毯,在市場也只能賣到2萬元。他曾經帶過28個徒弟,他們大部分都轉行了。唯一一名掌握基本工序的徒弟王國英,也已年過四十。『現在年輕人都不喜歡這門工藝,小板凳上坐一天,一塊宮毯織一年,又苦又累,而且收入低,誰也吃不了這苦。』 土家族織錦的代表性傳承人葉水雲也曾對記者說,當年和她學習土家族織錦的女孩子很多,但因為結婚和外出打工,許多人放棄了這項傳統工藝。而漳州布袋木偶的傳承人徐竹初,如今甚至要自己掏錢留住徒弟。『年輕人沒耐性,有的學了一年多,就去做別的,或者拿着一點小手藝就去賺錢了。』 與這些相比,邱春林更擔心的是工藝美術的管理歸口問題。『對工藝美術歸口管理一直沒有弄清楚,一會兒歸文化部管,一會兒歸輕工部管。過去,工藝美術歸發改委產業司中小企業管理,現在歸口工業信息部,它和重工業、輕工業或者信息產業的量相比,都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一直被忽略。很多從業人員無所適從,找不到娘家,一些問題解決不了。』 傳統手工藝不能永遠沉睡在博物館裏 本次調查顯示,78.8%的人認為,發展傳統手工業,首先要提高公眾對手工藝品的認知程度;65.9%的人認為政府應加大資金扶持,出台相應的保護政策;近半數人建議中小學開設相關課程。 2007年,文化部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至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已有1488位,他們每年將享受8000元的經費補助。『非遺法』草案也正在審議過程中。 在邢蘭香的印象中,這幾年,人們對老手藝的熱情逐漸恢復。曾有個小伙子讓她在料器做的骨頭上刻兩個心,寓意『刻骨銘心』;北京奧運會時,有人做了半個『壘球』送給一名美國運動員;還有懷舊的人,專門到京城百工坊找老式的料器擺件。 儘管如此,在邢蘭香看來,就目前的扶持力度,北京料器僅能維持現狀,談不上發展。『這東西不是一下子就能傳承的,太麻煩。學,要有條件,有料,還要有煤氣,還得有地方。你得天天練,成本太高,還得有人願意投資。』上海世博會期間,曾有企業找她定做一批數量上萬的『海寶』訂單,但因沒有料、沒有人,讓別人做她又不放心,最終只做了個樣品,如今還擺在店裏。 調查中,超過八成的人認為,傳統手工藝要通過生產、流通、銷售等方式,產生經濟效益,而不是永遠沉睡在博物館裏。但曾有人對此表示擔心:流水線生產的傳統手工藝品會不會變味? 『成熟的產業應該是呈階梯狀的。最高層是純手工的,量小的、純天然的、大師級的經典作品,走的是藝術品的路線;第二層次是手工與機器生產相結合;第三層才是大機器生產、機械複製。第一層次可以給第二、第三層次樹立記憶上的標杆,提供趣味上的多樣性和靈感。』邱春林說,『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