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寫作業像小學生一樣用拼音(梁津銘 製圖) 『廣預(域)網分布範圍為幾十公里仍至上萬公里,可以fu(覆)蓋一個國家、地區或橫跨幾個洲,形成國際性的遠程網絡。Internet是一種典型的廣預(域)網。』昨天,大二學生徐玉在計算機考試時,匆忙寫下這樣的答案。短短幾句話,不但錯字頻頻(括號里的字是對的),有些地方甚至用上了拼音。 大學生寫作業像小學生一樣用拼音,徐玉說,雖然自己是中文系學生,但這種現象在班上並不少見。『上高中時還好,每天要寫作業做習題什麼的。讀大學後,寫作業都用電腦了,老師講課進化成PPT(演示文稿)了,大家動手寫字的時間越來越少。很多平常一敲就出來的字,寫的時候就大腦短路了,完全不知道怎麼寫。』 課堂手寫體成稀罕貨 昨天剛剛結束一場考試的大二學生王印在微博上感慨:『考試內容不難,難的是我突然發現自己竟然有那麼多字不會寫!』 對此,同學米米留言道:『我們不會寫的那些字其實都是很熟悉的。只是用電子稿習慣了,突然一下要求寫很多字,有些就突然想不起來了。』 米米告訴記者,對於這種情況她也很苦惱。『真的不是不會寫,就是太長時間沒動過筆了。遇到想不起來的就用百度或者手機拼音一下。』 大一學生郭苗苗說,這種情況不僅發生在考試季,前段時間馬克思主義原理課的老師要求他們上交手寫的論文,『我當時寫得都快崩潰了,老是拿出手機來按拼音找字。』 據記者了解,現在大學生一般上課拷 漢字危機是文化心態問題 說起學生們對漢字書寫的漸行漸遠,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課老師朱鋒剛很無奈:『現在學生對漢字的重視程度完全不能與過去相比。』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漢字教研室主 浙江傳媒學院客座教授、第五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 傳統文化精髓必須繼承 事實上,對於大學生越來越不會寫字的現象,已經有學校開始關注。在中國美術學院書法系,學生所有的作業和考試,都要以手寫的形式上交成品。『缺的就是手寫稿。』中國美院書法系書記沈浩告訴記者,除此之外, 正是這種文化的強調,讓該系書法與教育專業一位大二學生陳碩,手感十足。去年,他修了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課,老師給了一份書單,要求上交手寫讀後感。該專業的同學做作業向來嚴謹,基本是電子稿先敲草稿,老師改過後再用硬筆抄一遍,但陳碩全用毛筆完成――行書寫出草稿後,請老師改了幾稿,最後才用楷書成稿。這份小論文,陳碩每天寫一小時,共耗時近一個月。陳碩說:『在信息化時代,無論用電腦寫字還是用筆寫字,不存在技術層面上的差異,兩者區別在於是否蘊含了文化精神。』 『因為基礎教育階段對於古漢語書寫、經典文章閱讀的教學內容越來越少,不要說普通專業的大學生,就是現在書法系的學生,功底也不如以前。』沈浩認為,這些是文化的精髓,必須通過實踐繼承。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