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貴(左)給徒弟傳藝。 一卷牒文出土時像一團『泥土』,上面的文字無法辨認,經他修復慢慢展開後內容真相大白;一堆起酥的碎紙片,上面的圖案已面目全非,經他之手再現當年的風采――他就是被稱為『書畫郎中』的鎮江七旬裱畫大師楊志貴。記者昨天採訪時獲悉已從事裱畫藝術整整50年的楊老,已默默無聞地搶救出包括國家級在內的古代舊字畫近萬幅,其中破碎不堪的上千幅。 19歲入行學裱畫 在鎮江大西路106號二樓的『翠文齋』裱畫店,記者見到了正在案板上忙碌的楊老,他戴着眼鏡專心致志地在修復一幅古字,精力非常充沛,與他實際年齡相比顯得年輕。楊老19歲時到鎮江唯一的一家裱畫店 『兩宜齋』裱畫店學徒,拜裱畫 楊老告訴記者,歷代古字畫歷數百千年,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災害、氣候變化、陽光輻射、風雨剝蝕、空氣污染、蟲蛀鼠咬等侵害,書卷蟲蛀霉變、文獻字跡模糊,有的甚至殘損脆裂、粘結,有的濕如泥。他一生遇到的幾幅最典型、殘損程度最嚴重的,要算明代陳洪壽的達摩像、明代無款人物像絹本、民國鄭午昌的佛像及何紹基的長卷字,有的像一堆刨花木屑,有的成『一地雪花』,有的甚至遍佈污漬不堪入目,讓人看了瞠目結舌,都說沒有用了。然而,經過他巧奪天工,使之整舊如舊,恢復原貌。特別是在補洞、全色上幾乎『天衣無縫』,達到了『枯木逢春』的效果,令前來裝裱字畫的收藏家讚嘆不已。 為孔子後人搶救祖傳珍品 50年來,經他搶救出的古字畫涵蓋我國元、明、宋、清和民國時期各個朝代,作品達萬幅之多,其古字畫作者涉及我國古代書畫名人達百位之多。其中有吳中畫派鼻祖文徵明、明代中期巨匠陳洪壽、清初『四高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清代書畫界巨擘董其昌、清雍乾時期意大利籍宮廷畫師郎世寧等等。 楊老像醫生治病救人那樣,不管舊字畫壞到什麼程度,他都盡力搶救力爭『救活』。他告訴記者,孔子七十四代孫、82歲的孔繁棣老人,拿着100多年前祖父孔小銘留下的24頁寫意畫遺作,請楊志貴裝裱。此時畫面顏色已氧化,黑斑霉點重重,且紙本破碎殘缺嚴重,經楊老耐心地精心洗滌去污,修補殘缺後,張張畫面露出了廬山真面目。孔繁棣老人打開這心愛的傳世之作時激動不已,連聲說道『這是奇蹟』,後來老人特此寫書留存後代保存。 開封小伙慕名登門拜師 2000年,楊老退休了,對裝裱古舊字畫情難割捨,除繼續裝裱書畫外,一直有塊『心病』,那就是他半個世紀嘔心瀝血總結出的裝裱技藝和經驗沒有人傳承,家裏的子孫不願接他的班,社會上也沒有人願向他學藝,都說裝裱為謀生餬口之匠職,沒有多大前途。對此,他常常飯吃不下,覺睡不好。然而,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今年10月,一名小青年千裏迢迢投奔鎮江而來,懇求拜他為師學徒。 小青年名叫王耀,年僅19歲,身材高大,長相英俊。他說,他家在我國中原地區文化底蘊深厚的河南開封市,父母和許多親朋好友都喜歡收藏古字畫,但無奈的是,目前開封城裝裱字畫手工傳統日趨消失,幾乎到了瀕危的境地,裝裱大都用機器取代,即使手裱的也是粗製濫造。對此,他父母通過鎮江一位遠房親戚,找到了楊志貴,決心將兒子託付給楊師傅,讓他學會這套傳統工藝。 楊老見有人來作學徒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裝裱技藝後繼有人,擔憂的是怕徒弟學不好讓他背『黑鍋』。他對小王耀直言不諱地說:『能師巧匠可使其神韻雋永,庸藝腐手則可能使其形神俱矣。你一定要記住,決不能有絲亳馬虎!』楊老願把他的全部技能,包括『「兩頁半」碑帖裝裱技藝』和『可掛繩和合杆的安裝技術』傳給徒弟。王耀則決心把師傅一生鍾愛的古舊字畫裝裱技藝學到手,讓這一中華『國粹』傳統傳承下去。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