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晚上,首屆三亞國際數學論壇會議中心座無虛席,來自我省部分高校與中學的300多名師生與曾獲菲爾茲獎與沃爾夫獎的著名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教授進行交流互動,丘教授以『研求之樂』爲題,與師生共同分享自己的成長、成才之路。 徜徉山水之間,放浪形骸之外 丘教授開始用『徜徉山水之間,放浪形骸之外』的詩句,來形容他的少年時代生活。他說,少年時喜歡自由自在地在香港元朗平原上和夥伴們玩耍,唯一的壓力來自父親要求讀書、練字、背誦古文詩詞。他熱愛中國的古典小說、歷史文化,對西方的作品也感興趣。現在他還能把黛玉葬花詞和諸葛亮祭周瑜等文章流利地背誦。 後來,父親的去世對他產生極大的影響,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感情,他立志要做大學問。於是他開始認真閱讀紅樓夢、史記、六朝古文、陶淵明詩詞等大量古代書籍,並熟爛於胸。與此同時,他也閱讀西方文學作品,比如歌德的【浮士德】等名著。他從浮士德的苦痛、司馬遷的苦痛以及曹雪芹的苦痛之中尋找到一種感情的波動,從而促使對做學問產生極爲濃厚的興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丘教授說他做研究生時,就對微分幾產生了研究想法。畢業後,和同學與朋友共同努力下,逐漸將幾何分析發展成一個重要的學科,從而解決了很多重要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作了很多細緻的推敲,差不多花了10年才成功,當一些定理得到證明後,感覺整個奮鬥過程都是有意思的,就有如釣魚的人享受與魚比試的樂趣。 他說,做大學問者不能半路放棄,要能夠忍受生命中的苦痛,他把這種意志力運用到自己對數學對真理的鑽研之中,最終在數學諸多領域取得難得的突破。爲了研究數學,丘教授放棄與師友共同欣賞史丹福大學的落日美景,有一次竟將自己關在房間就是3天。1976年,丘教授完成了自己的Calabi猜想,但他當時剛結婚,生活還不穩定。他告訴學生們,做成學問並不一定要有安定的環境,也是可能成功的。 最後,丘教授還以自己的詩句『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與學生們共勉。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