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劉歡)『以閱讀和博物推動當代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強國步伐。』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閱讀與博物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十屆講壇』上如是說。
4月23日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22日上午,以『閱讀與博物』爲主體的京版集團第十屆講壇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崇聖祠舉行。圖書,是印在紙上的文明見證;博物,是通過器物來展現文明成果。講壇邀請文化界學者、名人,從不同角度詮釋『閱讀與博物』主題,讓聽眾了解歷史進程,感受文明精髓,共享閱讀樂趣。 北京出版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鍾制憲首先宣讀了『世界讀書日』的主題: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們,無論是年老還是年輕,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患病還是健康,都能享受閱讀的樂趣,都能尊重和感謝爲人類文明作出巨大貢獻的文學、文化、科學思想大師們,都能保護智慧財產權。 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表示,圖書是博物的一種成長,一類記載,是博物的研究成果,博物是個人對前人研究成果的驗證,二者始終在一種相互關係中表現出特別的文化魅力。『閱讀正在成爲當代人一種稀有的生活方式』,陳履生說,『閱讀和博物應該比翼齊飛,共同推進中國建設文化強國步伐。』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強調閱讀的重要性:讀書使人睿智,使人複雜的世事中化繁爲簡,遊刃有餘,並對人的行爲舉止有影響。正如黃庭堅所言,人不讀書,一日則塵俗其間,二日則照鏡面目可憎,三日則對人言語無味。同時她表示,博物館不是古董鋪子,是世界上最直觀、最形象的書,能幫助讀者理解記憶閱讀的內容。『先讀有字之書,然後再去博物館看有形之書,可使閱讀事半功倍。』 作家劉一達表示,在任何時候,閱讀都有其存在的意義,有閱讀的生命才會有品位,有價值。閱讀時代永遠都不會終結。同時,他向讀者推薦了幾本必讀書目。他認爲,不管是什麼閱讀和文化程度,讀【論語】、【史記】、【唐詩300首】、【千字文】等經典,都有陶冶性情的作用。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