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中日學界的共識與分歧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3周年祭日。兩天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網站正式公佈了今年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的活動安排。其中一項活動是舉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名單牆』(民間又稱『哭牆』)延長工程開工儀式。『哭牆』將向『萬人坑』方向延伸,上面將再鐫刻1000多個遇難者的姓名。『哭牆』上的遇難者的姓名將突破1萬個。 南京大屠殺是人類歷史上最為殘暴的慘案之一。20年來,中日兩國學者在南京大屠殺的史料搜集和歷史研究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中日兩國學界以及日本學者內部在南京大屠殺的概念、死亡人數、大屠殺成因以及對史料的解讀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分歧,爭論至今沒有停止。 為了破解困擾中日兩國關係的歷史問題,2006年中日各派出10名學者組成委員會,進行共同的歷史研究。2009年底,委員會宣告第一階段工作結束。 2010年1月30日,中日共同歷史研究中方委員會在北京公佈了【中日共同歷史研究報告】,分中方報告書和日方報告書兩冊。報告書上的論文由雙方委員各自撰寫,體現的是作者本人的觀點。 報告書顯示,中日已就南京大屠殺的定性問題取得共識,中日戰爭的性質為侵略戰爭,南京大屠殺為大規模反人道屠殺。但對於南京大屠殺人數,中方堅持認為『犧牲者為30萬人』,寸步不讓,日本因為『有從數萬人到20萬人的各種各樣見解』,所以將兩種結論並列記錄。雖然死亡人數沒有達成一致,但中日學者都引用了兩組數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是20萬人以上,南京國防部軍事法庭認定是30余萬人。 中國學術界對於南京大屠殺的研究是從上世紀80年代初才真正開始。研究材料包括檔案、文獻類、口述歷史資料。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有關南京大屠殺史料搜集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中最具重大影響的是一批當時留在南京的西方人士的日記、書信等文獻資料的發現,如【拉貝日記】、【天理難容:美國傳教士眼中的南京大屠殺(1937年―1938年)】。 進入本世紀以來,南京大屠殺史料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巨大進展。【南京大屠殺史料集】於2005年開始陸續結集出版,目前已出版55卷,約3000萬字。該書的出版將會極大地推動南京大屠殺史的深入研究。 日本國內圍繞南京大屠殺真實性的爭論始於上世紀70年代初。到了上世紀80年代,隨着日本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激化,南京大屠殺很快成為日本社會各界爭論的焦點,形成了承認南京大屠殺的『肯定派』和否認南京大屠殺的『否定派』。此外,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派。 『肯定派』大都具有歷史學專業的背景,理性和學術性較強。1984年,以洞富雄、藤原彰等人為首成立了『南京事件調查研究會』,至今每年仍定期舉辦多次研討活動,持續不斷地整理出版史料和學術專著,成果豐碩。 『否定派』成員主要以社會活動家和政治家為主。為了否認南京大屠殺,他們常常從史料中斷章取義,或只選擇對己有用的史料,而無視反證的史料,或對反證史料進行曲解。 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時空概念,中國學界與日本的『肯定派』和『否定派』存在不少對立和分歧。在南京大屠殺研究中,釐清南京大屠殺的時空概念顯得十分重要,因為這個問題直接關聯到南京大屠殺的規模。 中國學者近幾年來認為南京大屠殺的上限時間應該定位1937年12月上旬,以日軍進入南京地域範圍為起點,下限時間應為1938年3月。在地域範圍方面,有學者認為考慮到暴行的時間相同、施暴部隊相同、發生地點鄰近等各方面的因素,『似以在南京市區12個行政區的基礎上,外延至與市區直接相鄰的江寧、江浦、六合為宜』。但大多學者在研究南京大屠殺時,還是以當時南京特別市的轄區(即7個城區和5個鄉區)為討論的基點。 日本方面,『肯定派』以笠原十九司為代表,認為南京大屠殺時間上限為日本大本營下達攻略南京命令、中支那方面軍進入南京戰區的12月4日;下限應為1938年3月28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他認為儘管南京攻略戰結束的日期是1938年2月14日,但南京日軍的殘虐行為仍在繼續。關於區域範圍,他認為應包括南京特別市行政區域及其周邊6個縣(江浦、六合、江寧、句容、溧水、高淳)。 目前,尚未發現『否定派』方面的專門論述,一般他們將『南京』的概念限定在南京城內(甚至將南京城區同南京安全區混淆)。由於他們一般不承認南京大屠殺,所以更少明確大屠殺的時間概念。 在南京大屠殺的研究中,南京大屠殺的遇難者人數爭論最為激烈。中國方面認為被殺害人數30萬這個數字既是一個約數,又是一定意義上的確數。 在日本,對於南京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卻有不同的看法。南京大屠殺死亡人數從無限接近於零到10多萬、20萬、30萬人以上,其數字懸殊如此巨大,這在歷史學研究中可能是亙古未有的。 探討南京大屠殺的原因對歷史學者來說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近幾年來,隨着學者們研究的不斷深化,對南京大屠殺的成因有了更多的歷史解釋。 中國和日本學者在分析南京大屠殺原因時各有側重。中國學者認為南京大屠殺是由日本侵略者的本性決定的,是必然會發生的。日本『肯定派』學者認為南京大屠殺是日軍官兵有組織的行為。『否定派』不承認有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也就談不上大屠殺的原因。 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中日學界的選擇也各有不同。中國學界運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回憶、慈善團體的救濟報告和埋屍記錄、抗戰勝利後的社會調查統計、南京國防部軍事法庭南京大屠殺案審判資料。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國內『否定派』圍繞南京大屠殺部分史料的真實性問題不斷提出質疑和批判。『否定派』經常篡改原始史料以遮人耳目,對敢於正視歷史、公佈歷史真相的老兵進行無情攻擊。 另外,他們對一些證據確鑿的史料,則通過各種方式試圖論證其不可能,甚至通過法庭訴訟的方法來施加壓力。最為明顯的例子便是『百人斬』報道。『否定派』對第三國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史料也不遺餘力地進行攻擊。 但歷史是無法篡改的。日本的『否定派』不承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也遭到了中國學界和日本國內『肯定派』的揭露與批駁。 如何使中日兩國真正擁有共同的『南京大屠殺』,歷史學者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