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世界讀書日走進孔廟國子監 參觀博物館也是閱讀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23 09:47|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769| 評論: 0|來自: 北京晨報

摘要: 今天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閱讀與博物――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十屆講壇』昨天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崇聖祠舉行。 在如今傳統文化熱與收藏熱的背景下,專家們與讀者交流對於閱讀與博物的看法,如閱讀與 ...

今天是第17個『世界讀書日』,『閱讀與博物――世界圖書和版權日京版集團第十屆講壇』昨天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崇聖祠舉行。

在如今傳統文化熱與收藏熱的背景下,專家們與讀者交流對於閱讀與博物的看法,如閱讀與到博物館參觀都是學習的方式,閱讀的概念在不斷拓展。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劉超英表示,博物館是一套多彩的書,是一套直觀、形象的書。

據介紹,此次活動由北京出版集團與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聯合主辦。自2003年起,北京出版集團每年都進行以閱讀為主題的講壇活動,如『情系閱讀 書寫人生』、『厚重閱讀:讓人生更厚重』、『紙質閱讀與數字閱讀』、『閱讀與行走』等為主題,進行閱讀推廣公益活動。圖書,是印在紙上的文明見證;博物,是通過器物來展現文明成果,此次以『閱讀與博物』為主題,兩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是推廣傳統文化、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手段。

劉超英表示,近幾年掀起收藏熱,但是博物館不是一個古董鋪子,博物館是一個立足於今天、為了明天而收藏昨天的機構。參觀博物館同樣是閱讀,是變換了時間、地點的閱讀,增加了輔助手段的閱讀。參觀博物館,有助於觀眾加深理解和印象。比如軍事博物館舉辦過紅軍長征紀念展,觀眾會隨着參觀的進程,對當時嚴酷的場景有着深刻的記憶。人們在閱讀書籍的時候可以憑藉自己的理解有無限的遐想,而博物館的直觀性可以和平面書籍互補。

【北京晚報】資深記者劉一達表示,在沒有文字之前,人類是靠不同的器物來記錄歷史的。所以當我們觸摸這些有形的實物時,我們會在人類文明發展的不同階段找到它的歷史軌跡,感知不同時代的人、不同時代的事,特別是人類文明跳動的脈搏。

■相關新聞

新華書店啟動讀書活動

晨報訊(記者 劉婷)在第17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以『書香北京 共享閱讀』為主題的系列讀書活動在北京圖書大廈拉開帷幕。據介紹,此次活動中北京圖書大廈將全新推出互動活動『名家大講堂』。此外,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公司還推出『2012年第一季度北京市圖書銷售排行榜』,方便讀者購書。今天至5月23日,北京市新華書店連鎖公司還將在新浪微博平台進行有獎微書評徵集。(記者 劉婷)


來源:北京晨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