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嵩繪 12月9日,當當網宣稱『將隨時應對一切價格戰』,力促圖書銷售;而京東商城旋即宣稱,自12月14日起,所有圖書都將比競爭對手便宜20%…… 近年來,圖書價格戰總是一觸即發。從2006年中關村圖書大廈和第三極書局的『捉對廝殺』,到當當網、卓越網兩大網絡書店的『明爭暗鬥』,再到今年初圖書『限折令』中途廢止,很多購書人感慨遇上了一個『好時代』。但 『好時代』與『壞時代』,也許只是一線之隔。 讀者,真的『賺到了』? 書論斤賣,斯文掃地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2009年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49.2%的讀者認爲當前圖書價格『比較貴』或『相當貴』。同時,一本200頁左右的文學類簡裝書,讀者能接受的價格從2008年的14.3元一路跌至2010年的11.17元。在物價上漲的大潮之中,讀者對書價的承受度卻『逆勢而動』。 過高的書價,催生了書店『站讀』群體。『好多新書都只能來書店翻翻而已,價格太高,打了折也買不起幾本。』就讀於中國傳媒大學的韋|在王府井書店『站讀』時對記者說。 據北京圖書大廈營銷中心張崢介紹,實體書店的圖書折扣一般不會低於8折,而網絡書店的打折攻勢要凌厲很多。 『一些零售商的低折扣並不是通過擴大市場得來的,而是不斷向出版社施壓。』北大出版社市場營銷中心業務主管杜煥慶頗有些無奈,『好的文化產品是需要投入成本的,好的作家需要高的稿費。如果出版社一再出讓利潤空間,就沒有資金去生產精品出版物,長此以往,讀者就讀不到好書了。』 『我國圖書定價確實存在一些泡沫。』出版科研所所長郝振省感慨,在一些書市,圖書論斤賣,斯文掃地,對於國家的文化建設不是好事,人們需要快餐書,但更需要精品書。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總裁陳昕更具體地指出,專業類圖書的降價幅度是最高的,『專業圖書不專業,價格存在虛高』。 價格戰,爲何剎不住? 各方只顧自己利益 今年年初,三家出版業協會聯合發布了【圖書公平交易規則】,內容包含對新書打折幅度的限制,後因涉嫌違反【反壟斷法】等法規,迅速被廢止。 規則制定方之一的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對此頗感無奈:『本來想在定價方面有所作爲,規範書業秩序。但沒有法律依據,碰壁了。』 杜煥慶認爲,限折令不僅缺乏法律依據,在執行過程中也困難重重:『網絡書店的銷售比重越來越大,議價能力也越來越強。一旦不能從價格上取得優勢,就會轉向出版社索取利潤,壓低供貨價,出版社的困局並不會得到改善。』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李常慶認爲,貿然行事反而會引起消費者的逆反情緒,使得圖書銷售雪上加霜。 行業協會的『被罰下場』讓圖書的折扣頓時少了關卡。但是,出版業卻經不起折扣戰的折騰。在台灣出版人郝明義看來,『出版社跟別的行業最大的不同,就是每一家出版社年初除了要想做哪些賺錢的書之外,還要想今年要出哪些賠錢的書。圖書是商品,同時也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出版永遠是賺錢賠錢兩條腿。有時候利潤比紙還薄,第一版能夠賣完,出版社都要偷笑了。』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下屬的非國有書業工作委員會曾做過一個調查:近年由網絡書店引發的圖書價格戰使整個行業大概損失了15億元的毛利,而整個中國出版行業市場化部分的年產值僅300 億元。 『惡性價格戰的衝擊,會讓出版業失去再生產能力。從作者寫作,到出版社投資製作,再到批發商和讀者,這是一個漫長脆弱的鏈條。』郝振省提醒一定要考慮肆意打折帶來的嚴重後果。 李常慶從產業角度解釋書業對打折的『樂此不疲』,『出版社的地位不如計劃經濟時代強勢,零售商在做大的同時競爭也日趨激烈。出版社、中間商、零售商各自爲政,只看得見自己的利益,互掐不斷;另一方面,數字出版的侵襲和紙質圖書閱讀需求的減少,種種產業鏈的問題,將圖書折扣推向了無序的局面。』 穩書價,可望不可即? 出版秩序需要構建 『原來我們一直是固定定價體系,但現在定價體系非常混亂。價格戰對出版業傷害很大。』陳昕說。 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社長王大慶介紹了韓國的經驗:韓國自20世紀中期開始,就在圖書自由價格體系和定價銷售體系間不斷徘徊。當自由定價占上風時,降價打折成風,出版市場混亂低迷;當定價銷售占主導地位時,出版業就會恢復繁榮和活力。進入21世紀,韓國以國家立法的形式正式確立了圖書定價銷售制度。 但是,目前中國實行定價銷售有制度性的障礙,『首先要得到法律的許可,其次出版社的轉企改制要更加深入,要真正讓出版社感到壓力。』李常慶說。 這兩點,李常慶認爲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法改變,『尤其是出版社,長期居於壟斷地位,憑藉這個政策壁壘至少就餓不死。』不久前,內蒙古某出版社的社長,來北京轉了一圈,然後告訴他:『今年的營業任務完成了。』原來,那位社長跋涉來京『兜售』書號。李常慶把出版社的轉企改制比作一個纏足的婦人,一直在向前走,但卻走得跌跌撞撞、慢而又慢。 同時,讀者目前『無折不歡』的心態也成了定價銷售的陰霾。『讀者應該對文化公平性有更準確的認識。在日本,圖書銷售要求做到在東京鬧市區的一家書店,跟在北海道的最偏遠的某個小鎮上的書店,發貨時間和銷售價格的統一,這或許才是文化公平性的體現。』郝明義說道。 但是,無序打折造成的傷害是出版產業轉型過程中必須要承受的,『混亂不會沒有盡頭,到某一個節點,會有原生於產業的一股勢力來一點點構建合理的出版秩序。』李常慶更願意相信市場這隻無形的手,『出版業本身就是壟斷的行業,政府進行干預,反而適得其反。』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