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龔國榮攝) 冬日暖光,古閣書香,已經444歲高齡的浙江省寧波『天一閣』近日被注入了新的活力。昨天,寧波『天一閣』博物館古籍新書庫落成、古籍數字化啟用儀式在該館隆重舉行。至此,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天一閣』進入一個全新的『數字化』時代,所藏近3萬冊(250萬頁)古籍,面向公眾開放,為海內外不同層面、不同需求的讀者開通了網上閱讀平台。 『天一閣』古籍數字化工程啟動於2009年4月,政府投入資金600多萬元,對3萬冊(250萬頁)古籍實現了數字化載體轉換,其中2000冊古籍全文數字化,其數量堪比一部【四庫全書】,實為國內之罕見。這次數字化的古籍以館藏善本為主,其中不少為海內外僅存孤本,尤其以明代地方志、科舉錄、浙東地方文獻等最具代表性的內容為主體。入選第一、二、三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共84部的重要典籍全部囊括其中,近600部家譜、歷代『天一閣』藏書目錄、所有寧波歷代方志、近代學者稿抄本也悉數掃描,一些有重要文獻價值的古籍還做到了全文數據轉換。 據介紹,『天一閣』古籍數字化最大優勢是不重複其他圖書館已經完成的數字古籍,避免了數字化資源浪費;在借鑑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等國內名館有益經驗基礎上,與高科技軟件集團合作,進行掃描或拍照,一步到位地實現全功能轉換。這標誌着天一閣藏品保管、保護、修復以及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傳播進入一個發展新階段。不僅解決了數百年來古籍『藏』與『用』的矛盾與困惑,徹底改變了普通讀者被限制使用資源的局面,使廣大市民第一次深切地感受到『天一閣』的資源『觸手可得』,真正實現資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同時也實現了古籍文物原件保護、開發利用及文獻傳播的完美結合,開創了古籍保護與閱覽的新紀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