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博士質量報告披露半數導師每月指導學生不超兩次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0-12-8 08:00| 發佈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746| 評論: 0|原作者: 朱建華|來自: 長江日報

摘要: 昨 (6) 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在武漢上市。【報告】披露,生師比偏高已影響到博士培養質量,其中半數導師每月指導學生不超過兩次。   這項調查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

(6)日,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在武漢上市。【報告】披露,生師比偏高已影響到博士培養質量,其中半數導師每月指導學生不超過兩次。

  這項調查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人事部委託進行。調查分為博士培養和發展兩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博士教育過程,後者針對博士畢業後發展過程。調查涉及全國所有博士培養單位(不含港澳台),共回收有效問卷69133份。由於問卷數量龐大,【報告】稱,這是迄今海內外關於博士質量最大規模的調查。

  據了解,1981年,我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共有151個,2007年達到346個,博士學位授予點達1739個。我國博士學位授予數量1996年超過韓國,2000年超過印度,2002年超過英國和日本,2005年超過德國。截至2008年,我國累計授予博士學位近28萬人。就數量而言,我國已步入世界博士研究生教育大國行列。

  1981年之後的13年間,國務院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了8043名博士生導師。55歲以下的博導1981年僅占12.9%2006年則達70.9%1995年博導審批權下放後,1997年至2006年博導數量10年間翻了近兩番。但由於博士生數量增長幅度更大,生師比明顯提高。

  【報告】指出,我國博士生教育的生師比遠遠超過美國和丹麥,生師比偏高已影響博士培養質量。導師指導博士生的頻次每月不超過兩次的比例,總體上達到一半以上,其中人文學科(57.8%)和管理學科(55.2%)更突出。

  據悉,【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初稿20084月已完成,經過不下10次的修改定稿。對於調查問卷中『攻讀博士學位時的培養方式是全日制還是非全日制』、『博導指導的學生數量』等問題,【報告】沒有公佈具體數據。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數據摘錄

  ●我國女博士生比例提高

  我國博士生中女性的比例已經從1998年的21.9%提高到了2006年的35.7%

  ●博士畢業生年齡『三足鼎立』

  2006年,博士畢業生年齡『30歲及以下』、『31歲至36歲』、『37歲及以上』3個年齡段基本持平,均占1/3左右。

  ●42.4%的博士生家長為中小學文化

  博士生家長的最高學歷中,初中、小學占42.4%,高中占30.2%,大專及以上占26.4%

  ●22.9%的博士生家長系『負責人』

  從家長所從事的職業看,各類體力勞動者占42%,國家機關、企事業等單位負責人占22.9%,各類專業技術人員占21.5%

  ●40%的博士畢業後去高校就業

  高校和科研設計單位一直是博士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分別佔總數的40%10%左右。

  ●專業學位博士僅占1.1%

  我國的博士主要為學術性。以2006年為例,當年授予的35628個博士學位,其中專業學位394人,僅占1.1%

  ●博士首獲省部級獎勵平均33.16

  博士首次申請專利的平均年齡為33.21歲,首次自主申請課題並獲得資助的平均年齡為33.02歲,首次發表索引論文的平均年齡為30.86歲,首次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的平均年齡為33.16歲。

  ●博士畢業平均33.17

  平均攻讀博士學位所需要的時間為3.54年,平均畢業年齡為33.17歲。博士獲得副高職稱的平均年齡是34.11歲。博士的幸福感指數達到了75.25%

  ●『985工程』高校非公開招錄博士超過40%

  普通院校公開招錄博士生的比例在80%以上。『985工程』高校通過直接攻博、碩博連讀和免試推薦等招生比例已達40%以上。

讀博費用一半靠家庭

  昨日獲悉,【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公佈的數據稱,51%的博士生讀博期間半數的費用需靠家庭來支付。

  【報告】披露,對博士生的直接資助長期以來沒有實質性變化。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博士生每月生活資助已經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調查顯示,51%的博士生讀博的一半以上費用需要家庭支付,獎助學金、助研收入、勤工儉學、助學貸款、親友借款等方面的來源十分有限。

『以項目養人』 不利學術能力提升

  昨日獲悉,對於當前博士生稱呼導師為『老闆』、學生為導師打工等現狀,【中國博士質量報告】用『以項目養人』進行闡釋。

  【報告】指出,高校作為培養博士的主體,缺乏資助博士生獨立從事科研活動的專門經費,致使一些導師『以項目養人』,以支持博士生培養。

  【報告】稱,若片面追求『以項目養人,以人推動項目』,會使一些導師和博士生把更多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項目上,不利於博士生學術能力提升。

規定博士生發論文 導致『重量不重質』

  昨日獲悉,【中國博士質量報告】指出,我國的博士學位論文在原創性等方面與國際上相比差距明顯。

  據統計,2000年至2006年,我國理工科博士生在學期間人均發表SCIEI檢索論文數均翻了一番。

  據悉,我國幾乎所有的培養單位對博士在學期間都有發表論文的規定。但調查發現,將論文發表作為博士畢業和申請學位的提前,也帶來一些問題。

  一些博士生入學後將大量精力投入到論文發表上,影響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工作。一些博士生由於論文發表的壓力,不願從事周期長、難度大、不易短期見效的研究,只是在影響因子較低的刊物上發表文章,以滿足數量要求。

  調查稱,在選題方面有60%的培養單位博士學位論文不同程度上存在選題較為宏大、空泛的弊病。23.4%的培養單位論文開創性選題數量較少,與國外博士學位論文存在明顯差距。

  【報告】披露,有的『985工程』高校的博士論文存在選題雷同現象。不少博士論文選題都由博導指定,部分博士生缺乏獨立提出研究問題的能力。發達國家博士生 淘汰三至五成

  昨日獲悉,【中國博士質量報告】公佈的數據稱,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博士生平均流失率高達30%50%

  【報告】認為,由於選題開題、綜合考試等核心環節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我國對不合格博士生的中期淘汰一直沒有落實。

  【報告】指出,一些高校在博士點的建設上存在『重申請,輕建設』,申請博士點時『想方設法拼湊條件』,申請成功後並未真正落實學科建設計劃,其博士培養質量難以保證。

  調查稱,僅有不到1/3的導師認為博士生的『相關學科知識』水平較高。無論是博士生還是博導、研究生培養負責人,對博士生的『創新能力』評價都是『較低』。

  【報告】指出,博士要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不僅需要具備本學科深厚的基礎和專業知識,更需要寬廣的相關學科知識,應採取措施提高博士生相關學科知識水平。

提高博士質量 競爭激烈 壓力很大

  2007年,美國研究生院委員會在一份報告中稱,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領導地位歸功於其出色的研究生教育體系。【中國博士質量報告】稱,『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以採取相應的戰略舉措』。

  在博士生教育戰略地位空前提高的背景下,國際上對優秀博士生源競爭日趨激烈。以美國為例,2006年美國授予的哲學博士學位中留學生占35%,自然科學領域留學生的比例高達51%,工程科學領域留學生的比例高達64%。當年美國所授予的45596名博士生中,有10.5%來自中國(含香港,不包括台灣)

  【中國博士質量報告】指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對提高博士質量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我國要留住大批優秀生源,進一步提高博士質量,壓力空前』,『經費不足成為博士質量提升的瓶頸問題』。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