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王一川教授、文學院董曉萍教授爲首席專家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戰略研究』課題組,歷時近半年對全國大學生調查顯示,在270項中國文化符號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位是:漢語(漢字)、孔子、書法、長城、五星紅旗、中醫、毛澤東、故宮、鄧小平、兵馬俑。 這項研究表明,當代文化符號普遍落後於傳統文化符號,如當代人物符號中的韓寒、宋祖英、周杰倫、鄧麗君等得分都在200名以後。科學家和當代新科技符號,如袁隆平、陳景潤、聯想、百度等的得分均在中間線左右;文學形象符號,如孫悟空、林黛玉、阿Q、許三多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後。 王一川表示,大學生普遍認爲非物質文化符號、傳統文化符號更具推廣價值,而對當代文化符號和文學藝術符號則未加足夠的重視。這正給我們提出了新的問題:在當前新形勢下如何通過提高國民藝術素養來提升當代中國藝術文化和科技、媒介類符號的影響力。同時,大學生在文化符號選擇上出現的趨同性和理性化及其與日常文化趣味的分離,提醒我們關注當代大學生的隱形的雙重文化人格及流體型人格。而這些都應當成爲我國文化軟實力發展建設的重要問題,同時也是中國藝術學理論在新世紀所面臨的新問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