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林朝英隱居古墓時,其實還未有古墓派這個名號,書中借小龍女之口說:『自祖師婆婆入居這活死人墓以來,從來不跟武林人物打交道,咱們這一派也沒甚麼名字。後來李師姊出去行走江湖,旁人說她是古墓派弟子,咱們就叫古墓派罷!』 也就是說,古墓派這個名字是李莫愁所創,最終由小龍女確定,但名字只是個形式,咱們不能把之前沒名字的階段一下子抹殺。畢竟從林朝英隱居古墓開始,這個門派已經事實形成,她應該是古墓派的開山人物,而她的丫環是第二代,李莫愁和小龍女則是第三代。 這兩位第三代的女弟子,選擇的道路是完全不同的。李莫愁被逐,下場也十分慘澹,小龍女卻是等到了真愛,最後和楊過歸隱古墓。 這一切的起源,得從古墓派的『獨家規矩』說起。話說『古墓派祖師林朝英當年苦戀王重陽,終於好事難諧。她傷心之餘,立下門規,凡是得她衣缽真傳之人,必須發誓一世居於古墓,終身不下終南山,但若有一個男子心甘情願的為她而死,這誓言就算破了。不過此事決不能事先讓那男子得知。林朝英認定天下的男子無不寡恩薄情,王重陽英雄俠義,尚自如此,何況旁人?決無一個能心甘情願為心愛的女子而死,若是真有此人,那麼她後代弟子跟他下山也自不枉了。』 李莫愁呢?她『比小龍女早入師門,原該承受衣缽,但她不肯立那終身不下山之誓,是以後來反由小龍女得了真傳』。而且,她不但沒得真傳,還被逐出了古墓。 後來,李莫愁潛入古墓,想獲取【玉女心經】,卻發現楊過甘為小龍女而死,又是羨慕,又是惱恨,又想起陸展元對自己負心,心下悲涼,只能酸溜溜地說一句:『師妹,你的誓言破了,你可下山去啦。』 問題就來了:當初李莫愁不肯發誓,因此被逐出師門,最終走上歪路,一錯再錯;小龍女發誓一輩子不下山,卻遇見了甘心為她去死的楊過,這之間難道只是運氣在作祟嗎? 在現實中,單位里總會有讓你無法接受的制度,總會有對你諸多挑剔的領導,這個時候,你該學李莫愁的牴觸,還是應該學小龍女的接受並適應? 李莫愁的拒絕看起來當然更痛快,但代價卻是慘重的,最要命的是,她最終也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我曾見過許多因為對制度、對領導不滿而一怒辭職的人,但往往在他們離開後不久,領導出現更換,或者制度上進行了改革,其所不滿的因素就此消失。所以,不妨等待,所謂的不合理不公平,很有可能會在未來得到改善。 對於小龍女來說,目前的適應意味着擁有了在未來做出改變的空間,說白了就是『我現在先忍着,等我做了領導,再去進行改革』。在任何的權力體系內,都不存在着一步登天,適應是第一步,李莫愁空有野心,卻不肯去適應現有環境,註定一無所獲。 (摘自【金庸政治學】 葉克飛著 譯林出版社出版) 來源:中國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