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襄樊更名襄陽 欲回歸歷史 引發各方關注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0-12-3 08:00| 發布者: 偷月| 查看: 1376| 評論: 0|原作者: 鍾鍇、鄭雪瑜、周文吉|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繼河北石家莊、福建南平後,古城改名再掀波瀾,這一次,成爲主角的是鄂西北、漢水流域歷史文化名城襄樊。   昨日,人民網一則短訊引起眾多網民關注―――『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 ...

繼河北石家莊、福建南平後,古城改名再掀波瀾,這一次,成爲主角的是鄂西北、漢水流域歷史文化名城襄樊。

  昨日,人民網一則短訊引起眾多網民關注―――『近日,國務院批覆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爲襄陽市,原襄樊市襄陽區更名爲襄陽市襄州區』。

  『持續了近10年的改名之爭總算有了最終結論』,當地的一家論壇上,有網民如此留言。

  據當地一家報社的記者回憶,『襄樊醞釀改名』大約從2001年開始,先是【人民日報】一篇支持改名的文章;隨後有政協委員提出『古城應更名襄陽,回歸歷史』;2006年,襄樊市民政局的一份文件里也明確提出,『從2007年開始啟動襄樊市更名爲襄陽市的調研論證工作』。

  正方

  改名可以提升城市知名度

  襄樊市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在CCTV中國魅力城市評比中,襄樊從600多個參評城市中脫穎而出,入圍『十大魅力城市』。境內有國家級、省級風景區36處,其中古隆中爲國家級4A風景區。

  2001109日人民日報上的一篇【襄樊何不稱襄陽】引起廣泛關注,同時也引發了諸多討論。作者李輝的觀點頗具代表性。他認爲,『襄陽』一詞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美譽度,歷史上,這座城市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成爲兵家必爭之地,聞名海內,『襄陽,早已溶進了中國文化的血液里,溶進了中國人的記憶』。與『襄陽』比,『襄樊』一詞的知名度便遜色不少。

  支持古城改名的人普遍認爲,『襄樊更名襄陽後,可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吸引招商引資,復興當地的經濟。』

  反方

  改名花費千萬,誰埋單

  並非所有人都樂觀看待城市改名產生的效益。

  昨日,鳳凰網、騰訊網就『襄樊更名』一事分別做了調查。鳳凰網的調查中,支持改名的網民占多數,但同時段,騰訊網的調查卻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抵制改名的人超過了五成。

  『回歸歷史,提升城市知名度的初衷是善意的,但也要考慮改名的成本與城市收穫之間的比例。』

  襄樊當地的論壇上,有網民就指出,改名之後,人們的證件、店面的招牌、公司的印章、銀行的帳戶是否都要更改,『假設一座150萬人口的城市改名,僅更換二代身份證一項就要花費兩千萬,誰爲這筆費用埋單?

  還有網民質疑:城市改名涉及每一位居民,『襄樊更名襄陽』一事有沒有進行全面的評估?

  當地市直單位一公務員小潔表示,『的確有很多人不知情,大部分市直單位也沒有收到市政府有關更名的通知』。

  熱議

  打造文化名城,光改名還不夠

  昨日,襄樊當地的幾家網站也已掛上了『襄陽』的前綴。

  『名字已經改了,但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提升襄樊,或者說襄陽的影響力,光靠改名不夠,當年荊州、沙市合併後,取名「荊沙」,後又更名爲「荊州」,但經濟上並沒有超越襄樊,這說明,一座城市要發展,除了改名,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東湖論壇的襄樊版里,一位較爲理智的網民表達了他的期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