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搶救和保護絕學系列報道之學者說:絕學不能絕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0-12-2 08:0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458| 評論: 0|原作者: 柳霞|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日前,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的『 100 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揭曉,『和』字被評選為『最中國』的漢字。而你知道嗎,『和』字正是從甲骨文中找到最初蹤跡的。作為參與評選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 ...

日前,引起國內外媒體廣泛關注的『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評選結果揭曉,『和』字被評選為『最中國』的漢字。而你知道嗎,『和』字正是從甲骨文中找到最初蹤跡的。作為參與評選的專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甲骨文專家王宇信對記者說:『你看,我們現在的生活就這樣和絕學發生着聯繫。』

認識絕學:它們是文化的基因

絕學,代表着一個民族、一個時期的歷史、社會和文化。這個論斷是由西夏文字專家史金波提出的,對此,甲骨文研究學者王宇信評價說:此言得之。他以甲骨文為例,說明絕學的文化功績無法磨滅。他說:『世界三大文字只有甲骨文流傳至今,與殷商同時期的古埃及新王國以及兩河流域的亞述帝國流傳下來的文字資料都不如我們豐富。我們現有的15萬片甲骨文,惟妙惟肖地刻畫、演示着我們先人的生活狀態。這些文字告訴我們的文化血脈源頭何在,我們是從哪裡而來。』

北京大學南亞學系副主任薩爾吉告訴記者,目前梵文課已經成了北大本科生的公選課,課堂經常爆滿,學生來自哲學系、中文系、歷史系甚至國際關係學院。這些學生並非是為好奇而來,而是因為梵文是他們專業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識。梵文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等地一度盛行,對他們的文化影響至深,我們要和他們進行文化交流、經貿往來,必須了解他們的文化,而這就無法繞開梵語。

『中國傳統文化是儒釋道三家互融互補的文化。對於佛教的研究必須依仗梵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了解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軌跡,釐清中國人是如何吸收外來文化的,更進一層,才能了解我們現在的文化基因是什麼。』薩爾吉補充道。

繼承絕學:為往世更為將來

絕學,除了對於歷史文化的傳承作用外,同樣還與其他多種學科發生着聯繫。『比如,隨着田野考古的不斷發現,大量文物的釋讀恰恰需要古文字學一展身手。古文字學與我們現在的很多學科如歷史學等都有着密切的聯繫,這些學科常常要藉助古文字學去找源頭。』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說。

已逝因明學家虞愚曾以『玄奘法稱遙可接,冥探正理報明時』明志,他一方面根據古代文獻論疏,一方面與泰西邏輯學及中國名學互相參證,運用西方邏輯概念及意義,解釋古因明學的術語,並把因明學引進至現代思想中,開啟了學術新流。

王宇信通過研究甲骨文發現,這些兩千多年前的文字,還詳細記錄了當時的農業、醫學各個方面的知識。王宇信說:『甲骨文中關於「植物水分生理學」的記載至今仍可應用於農業生產。甲骨文中還有最早關於齲齒的記錄,裡面的醫學分類涉及婦科、兒科、外科等等,與現在的醫學分類幾無二致,有很重要的借鑑意義。』

在中國社科院批准立項的15個絕學學科中,不僅有關涉中華文化的學科,還包括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古希臘文學等學科。對此,王宇信認為這些學科意義同樣重大。他說:『「絕學」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產,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我們有資格也有能力從事世界文明研究。只有更多地了解世界文明,我們才能更多地掌握學術上的話語權。』

為了絕學:就要呵護堅守

絕學,是面臨失傳的瀕危學科的統稱,多因冷僻、艱深,被人視為畏途,不敢近染。『其實絕學早已深深地嵌入我們的文化中,其意義非比尋常,必須有人來研究。』王宇信說。從事了幾十年甲骨學研究的王宇信,一直都在坐冷板凳。記者曾去過幾次王先生位於方莊的家,滿是書籍和資料的房間兼做書房和客廳,若客人一多,便推開茶几上的書,權作沙發。這位老學者就一直在這樣的環境裡從事甲骨文研究,他堅定地告訴記者:『這是我們的根,這裡面有我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

同樣作為著名學者,李學勤向記者回憶起32年前中國古文字研究所剛剛成立的情形:幾位年近耄耋的老先生和三兩個年紀尚輕的小伙子,在冷冷清清的會議室里籌劃着古文字學的未來。『那時沒人重視這個,為了讓媒體關注,我們還專門發表了一個聲明。』李學勤至今仍然感喟萬分。

如今兩位老人都已是學術界的頂尖專家,他們用一生的時光傳繼着、呵護着微弱的絕學之火。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置身其中的學者,都像王宇信、李學勤一樣堅信着:絕學不能絕。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