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的話 曾經在人類歷史上盛極一時的瑪雅文明仿佛在一夜之間突然消失,留下了迄今仍未破解的『瑪雅文明之謎』。這起來自異域的文化事件爲我們敲響了警鐘,那就是:文明的承繼必須得到人們有意識的傳揚,否則便有可能因爲斷裂而影響人類文明史的延續。這決不是杞人憂天! 今天,曾經在我們文明發展史上占據過重要位置的一些古代文明正漸行漸遠,日益消逝;而由於種種原因,以這些文明爲研究對象的學科也正陷入困境,窒礙難行,以致於學界給這些學科取了一個讓人憂慮的名字――『絕學』。作爲一個具有特定內涵的名詞,學科意義上的『絕學』專指幾近絕境、瀕臨滅絕的重要學問。如何使絕學不『絕』?如何防止『瑪雅之嘆』在我國發生?一言以蔽之,如何『爲文明繼絕學,讓薪火永相傳』,這是我們今天文化建設的任務之一。本報從今天起開闢『搶救和保護絕學系列報導』專欄,陸續刊發有關絕學保護的採訪和文章,光明網也同時開闢相關專欄,敬請關注,歡迎參與討論。 從2008年開始,中國社會科學院對一些瀕危學科以『絕學』立項進行搶救和保護。然而,兩年多時間過去了,絕學研究依然舉步維艱。那麼,目前的絕學研究面臨哪些困難?如何使絕學絕地逢生而不致人亡藝絕?如此等等,成爲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狀:日漸凋敝 學者憂心 數天前,中國社科院因明絕學負責人劉培育先生興奮地打電話告訴記者,受中國社科院的影響,一些地方社科院正在向當地政府申報某些絕學學科,雖然不知道最終結果如何,但至少說明絕學正在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聽得出,劉先生言語之中溢滿了激動和欣慰。 劉培育先生的激動和欣慰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要知道,爲推進絕學學科的保護及其深入研究,一代代學者停辛佇苦,爲之傾注了難以計量的心血和汗水。 時間倒回數年。一些重要學科的傳承危機引起了眾多專家學者的關注:甲骨學的後繼乏人,契丹文研究的困難重重,古文字學的日漸凋敝……無不讓學者們憂心如焚,寢食難安。因爲這些已距離我們日漸久遠的文字或文明爲研究對象的學問,事實上是如此重要,以至於沒有它們,我們也許就無從知曉人類文明的來龍去脈和流轉變遷,導致對於歷史的漠視和無知。 舉例來說,關於秦漢官私文書的研究完全是因簡帛的發現而推動起來的;而八思巴字的破譯,則讓我們對那段被湮沒於滾滾風塵中的元朝歷史有了更直觀的認知。『難以想像,倘無此類學科探賾索隱,我們對古代文明的認識將會停留在一個什麼水平。』爲簡帛學研究嘔心瀝血、不辭辛苦的中國社科院卜憲群研究員感慨萬分。 爲此,長期從事西夏文研究的史金波研究員和當時尚健在的八思巴字研究泰斗照那斯圖先生等相繼數次給中國社科院領導寫信,呼籲加強絕學學科的保護,扶持絕學學科的發展。中國社科院深感茲事體大,高度重視,在認真研討和反覆論證的基礎上,於2008和2009年相繼批准了15個絕學學科的立項。 絕學學科的立項以及隨之對其所進行的資金扶持,對於絕學學科的發展以及絕學文明的傳揚有如雪中送炭,其意義自然非比尋常。 困境:後繼乏人 資金不足 2010年4月9日,一個噩耗傳至中國社科院各位絕學學科負責人耳中:曾經破譯了八思巴字這種人類歷史上已經死亡的文字的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照那斯圖先生因病仙逝。老先生的賚志辭世不禁讓人們黯然神傷,情難自已,因爲老先生一輩子未曾帶過研究生,其驟然離去,意味著他所研究的這門學科將出現後繼乏人的局面。 體察省思,八思巴字所遭遇的困境再次爲絕學的傳承敲響了警鐘。『人才不足可以說是影響絕學研究和發展的最大障礙。』卜憲群以簡帛學爲例告訴記者,中國社科院過去是簡帛研究的重鎮,產生過賀昌群、陳夢家、張政R、李學勤、謝桂華等著名簡帛學家,但由於老一輩學者的陸續離世以及一些學者因各種原因調離,中國社科院簡帛研究人才大大萎縮,以至於面臨斷檔的危險。 如果說人才的缺乏是制約絕學研究的『卡夫丁峽谷』,那麼,資金的困擾便是影響絕學發展的又一桎梏。譬如,梵文研究的重要性在我國學術界不言而喻,但我國迄今爲止尚未有一部【梵漢詞典】,學者們無論學習抑或研究,只能依賴梵英字典或梵德字典。『這其中的一個很大障礙便是投入。』作爲局內人,梵文哲學經典絕學的負責人孫晶研究員對導致如此現實的原因洞若觀火。 對此,擔任古文字絕學負責人的馮時研究員深有同感,在他看來,由於研究經費的羈絆,古文字專門化的研究隊伍無法建設,研究設備及相關資料難以購置,這就使得現有學者唯有量力於個案研究,無法發揮研究所的集體優勢攻關重大課題。 未來:已見亮色 任重道遠 今年9月,爲加強梵文研究的人才隊伍建設,中國社科院開始舉辦爲期三年的梵文研習班,主辦方本以爲如此佶屈聱牙的一門學問,不會吸引太多人士前來學習,卻不曾想,在開班第一期,便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0余位梵文愛好者踴躍報名。這讓主辦方意外之餘頗感欣喜。 『這一現象提振了我們對於絕學研究人才培養的信心。』中國社科院科研局一位領導和記者談及此事時,言語之中喜不自勝。 開辦研習班不失爲傳道育人的一條很好途徑。『然除此而外,要從根本上改變絕學研究後繼乏人的現狀,尚需破除制度障礙。』契丹文字絕學負責人劉鳳翥先生以契丹文爲例說,一些畢生爲契丹文研究錐心泣血、孜孜求索的資深教授或研究員,由於歷史原因大都無『博導』頭銜,而制度的框梏使得他們都不能帶博士生。前文所述八思巴字研究泰斗照那斯圖先生之所以終生未帶研究生,主要原因也正因爲此。 而對於影響絕學研究的資金問題,近年已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相當程度的重視,據悉,目前中國社科院給予15門絕學學科總額約200萬元的資金扶持。但是,總體來看,一方面,國家對於絕學研究的資金支持力度仍然偏小,不足爲用;另一方面,資金分配不合理的問題較爲突出,各門絕學學科之間的資金投入相差較大,因此,絕學研究資金分配亟需酌盈劑虛。 『當然,發展絕學,傳承文明,其根本尚在於喚起社會各界的危機意識,使全民重視絕學文明。唯如此,若干年後,當我們回望凝視便會深知,我們「扶植」、「挽救」的不單是一門「技術」,而具有更加深廣的意義。』談及絕學的將來,古代希臘與羅馬哲學項目負責人葉秀山先生語重心長。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