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復專業學生在練習修復古籍。(圖片由金陵科技學院提供) 江蘇公共圖書館館藏古籍現有近100萬冊古籍亟待搶救性修復,這些古籍如果經過『醫生』的揭、洗、補、襯、裱,就能奇蹟般地恢復原貌。這樣的『醫生』指的就是古籍修復師。可目前高水準的古籍修復專家還找不到5個!針對這種狀況,2004年起國家在江蘇、上海、北京開展試點,專門培養古籍修復人才。與南京圖書館合作的金陵科技學院開設國內高校唯一的古籍修復專業本科班,年底全國首次文獻修復師考試在這裡舉行,屆時誕生的數十名古籍修復師,將爲全國的古籍修復注入一針強心劑。 古籍修復探秘 要求高!治『書病』也得『望聞問切』 古籍的各種破損、污漬等被修復藝人叫做『書病』。古籍修復師視書爲孩子,所以修復如看病,古籍修復師一直被看成是『古籍醫生』、『古籍美容師』。 『就像給病人看病,古籍修復也需望聞問切。』南京市圖書館副研究員周蘇陽告訴記者,望,指的是檢查古籍的破損、污漬、紙張、絹帛等材質的現有情況;聞,指的是通過氣味判定,紙張的礬化程度、有無霉爛;問,指的是要詢問書籍來歷,客戶不同的居住地域也決定了修複方法和修復材料;切,指的是修復師傅撫摸和檢查書籍材質的保存狀況,紙張的薄厚、是不是曾經有修復。 『國外只有研究生以上學歷才能從事古籍修復工作!』金陵科技學院古典文獻系主任葛懷東說,古籍修復就像鑑賞文物一樣,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古籍修復師必須認真學習出版學、目錄學、古漢語、古文字、印刷、美術、字畫、化學等各種學科知識,是的的確確的複合型人才。 講究多!調漿糊要看著稀摸著黏 在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幾十位古籍修復專業的學生正緊張有序地低頭忙碌著。記者看見,每位學生的桌面擺放著一套特殊的工具:錐子、鑷子、毛筆、大頭針、宣紙、文件夾…… 『我這本書薄,要求修復用紙越薄越好,粘結到原書頁上要自然,等修復完了不能超過1毫米,不然就要返工了。』三年級古籍修復專業的李佳俊笑著說。 整個過程中,最讓記者吃驚的則是調製漿糊的『訣竅』了。已能在外面圖書館參與古籍修復的四年級學生朱煜正在調漿糊,只見他把一定比例的小麥澱粉倒入碗裡,先用冷水調開以免出現疙瘩,然後,一邊攪動,一邊倒入滾燙的熱水,隨著熱水的倒入,他的攪拌速度越來越快,『這個速度很重要,越快漿糊調製得越均勻,越能達到「看上去很稀,摸起來很黏」的水準,如果速度、火候掌握不好,調製出的漿糊太黏了,用來修復古籍時,粘結的紙張就會皺皺巴巴的。 當然,古籍修復的紙張也很有講究。周蘇陽說,從顏色上看,一定要比原書的略淡一些。 古籍修復現狀可 高水平修復師全省還不足5人 『我曾帶過十幾個徒弟,不過由於種種原因,現在還在南京市圖書館工作的只有兩三個,其餘的都不幹了。』今年57歲的南京市圖書館副研究員周蘇陽臉上掠過少許無奈。 周蘇陽從1989年跟從師傅學習古籍修復,先後參與過敦煌卷子、【東家子】等多部珍藏古籍的修復。經過21年不斷摸索,如今無論是破損到什麼程度的古書,只要在她手裡動一動『手術』便能完好如初。不過,現在能達到這個水平的古籍修復師,也只有上海圖書館、國家圖書館的十幾位老師傅了,而他們也都即將退休,整個江蘇還找不到5個。 修復完5000萬冊古籍要數百年 金陵科技學院人文學院古典文獻系主任葛懷東介紹,普通的古籍修復一般把書拆成分頁,經過補洞、噴平、倒頁、折頁、捶平、壓實、釘紙捻、齊欄、修剪、打磨、裝訂等10多種工序即可;但遇到紙張長霉或酸化,則還需要增加一些更複雜的步驟。由於整個過程全部採用傳統的純手工修復,因此古籍修復速度非常慢。 作爲古籍修復的高手,周蘇陽告訴記者,一本受損程度較高的古書,一天下來只能修復幾頁,而一冊古書通常100余頁,按這個速度,修好它花個十天半月很正常。可以想像,全國不足百人的古籍修復人才,即使全部投入,要修復完5000萬冊古籍,也要幾百甚至上千年。 修復一頁古籍市場價10元 周蘇陽告訴記者,07年曾有私人收藏家找她修復破損古籍,面對40元一頁的修復價格,對方不假思索一口答應。『即使是普通的修復,一頁的市場價格也通常在10元左右,遇到損壞極爲嚴重,修復難度大的,開價也高,在我印象中,前幾年無錫圖書館找人修復一本二三十頁的古籍,代價是1萬多!』隨著近年來收藏市場的火爆,民間對古籍收藏愈發惹火,古籍修復的價格還會上漲。 葛懷東透露,就算按每頁8元的成本價格修復,完成一冊古籍修復的費用要上千元,那些厚的、修復難度大的更不用說。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