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崑曲傳承的『試驗田』
――專家研討崑劇【紅樓夢】 記者 鄭榮健 對中國文學史上的高峯【紅樓夢】 ,戲曲搭界者早已有之。幾百年前,江蘇揚州人仲振奎就第一個將【紅樓夢】改編成了崑曲。如今,越劇、黃梅戲等戲曲版本的【紅樓夢】更為人們耳熟能詳,甚至走上影視銀幕螢屏,成為新的經典。由北方崑曲劇院創排的崑劇【紅樓夢】 ,自2010年啟動到2011年4月首演,如今已在海內外演出數十場,更在第12屆中國戲劇節上,斬獲優秀劇目、優秀表演、優秀導演、優秀舞美等多項大獎。 『忠實原著有所創新,忠實崑曲有所突破。 』 12月15日,在由北方崑曲劇院和北京國際曲社主辦的崑劇【紅樓夢】研討會上,專家們對該劇這樣評價。 時尚『耕作』 不是浮華的花架子 當人們把目光聚焦在崑劇【紅樓夢】美輪美奐的舞台呈現時,劇目創演的背後也許更引人注目。600年崑曲演繹200年【紅樓夢】 ,崑曲搭界古典文學名著,其艱難毋庸諱言。不論對『戲迷』還是『紅迷』 ,他們免不了要『挑剔』 ;一系列問題需要主創給予解答,從崑曲之淡雅婉約到紅樓之繁複豐厚,人物、劇情、唱辭、旋律乃至哲學意味、社會內涵,都使『解答』帶有一種文化的普遍意味。更重要的是,該劇創演匯聚了北方崑曲劇院、上海崑劇團、江蘇省演藝集團崑劇院、北京市河北梆子劇團和中國戲曲學院的強大陣容,又邀請導演曹其敬執導,作家王旭烽編劇,新蘇商崑曲傳承促進基金會等單位也給予了支持。某種意義上,崑劇【紅樓夢】可以說是一塊崑曲傳承的『試驗田』 ,正在社會關注中逐漸成長。 那麼,到底崑劇【紅樓夢】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演員優秀,舞美新穎,這是專家們對該劇的普遍看法。在排演之初,北方崑曲劇院就曾策劃了一次演員『選秀』 ,在全國遴選優秀演員。『從選秀到大舞台包裝、大投資、大製作,都很符合市場。雖然是大製作,但並不是浮華的花架子。 』新華社高級編輯周印清說。這是否意味着,戲曲傳承並非只能在戲本身做騰挪,一些時尚的形式、方式也可以借鑑呢?事實上,崑劇【紅樓夢】最後呈現的演員陣容,恰恰匯聚了全國優秀崑曲演員。打破壁壘為崑曲,其事尤顯可貴。 『雙重』傳承 抽取經典可自成摺子 『繼承』與『創新』 ,這是戲曲界常提的關鍵詞。但是,當這組詞語並未具體化到劇目或創演過程時,其指意並不清晰。比如,每個劇種都在發展,崑曲也要用發展的眼光看,那麼,其底線是什麼?『崑曲發展以後還要姓昆,崑曲的魂不能丟。有人覺得一新編就不是傳統戲曲了,不是這樣的。 』北京國際曲社副社長許立仁說。在創排過程中,北方崑曲劇院院長楊鳳一堅持要用『淡雅』的舞美設計,這就源於她對崑曲的高雅定位,亦即崑曲的魂。 實際上,崑劇【紅樓夢】面臨的是『雙重』的繼承與創新,崑曲搭界【紅樓夢】 ,跟取用明清傳奇本子也堪稱同工。專家們提到,要演繹【紅樓夢】如此豐富的內容和複雜的情節,主次角色可作相應調整,不同行當自成經典,全本演出也可更加簡約,以適應崑曲的表演形式。而崑劇【紅樓夢】中有的唱段很好,很有表現力,可以考慮把它抽取出來,作為經典折子戲。 記住旋律 音樂也要烙上劇種的印 戲曲要傳承和弘揚,就要吸引觀眾,還要讓人能記住旋律。與會專家認為,從過去一些廣為傳唱的歌劇經典旋律,到當下流行歌曲的廣泛傳播,『旋律』的普及效果不容忽視。『比如,對特定的角色或行當使用套牌,一套唱下來,觀眾一聽就知道他是誰、什麼性格,情緒情感也到位了。 』崑曲教育家張毓文認為,青春版【牡丹亭】的主題音樂就很鮮明,到了高潮或者過門的情節,主題旋律就會出現,這對渲染情感很有效果,讓人聽到音樂就想起劇目,換句話說,音樂也要烙上劇種的印。 據介紹,崑劇【紅樓夢】電影也將開拍,並擬於2012年2月中旬封鏡。該劇由北方崑曲劇院和北京北奧集團等聯合拍攝,投資約1100萬元。繼上世紀60年代越劇版、黃梅戲版【紅樓夢】之後,崑曲版【紅樓夢】不久也將與觀眾見面。也許,這是又一輪新的『耕作』 。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