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學紀聞】二十卷,南宋文獻學家王應麟力作。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寧居士,進士出身,南宋著名的學者、教育家、政治家。王應麟博學多才,對經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的政治人物和經史學者。南宋滅亡以後,他隱居鄉裏,閉門謝客,著書立說。明代著名詩人黃潤玉在【先賢贊】中稱頌王應麟:『春秋絕筆,瑞應在麟。宋詐訖錄,瑞應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時,呼嗟何及。』 王應麟隱居20載,所有著作,只寫甲子不寫年號,以示不向元朝稱臣。他一生著作甚豐,有【困學紀聞】、【玉海】、【詩考】、【詩地理考】、【漢藝文志考證】、【玉堂類稿】、【深寧集】等600多卷。其中【玉海】為百科全書式的著作,為其準備博學宏詞考試時所整理的。【困學紀聞】是筆記類的著作,集合其大量經史研究的心得成果。成書於元初,具體年代不詳。王應麟鄙視沽名釣譽,不務實學的儒生。他學問功底深厚,慧眼識才,一次進士考試,他向皇上極力推薦一份考卷,這件考卷最後得進士第一,答卷者就是後來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王應麟豐厚的著述或許得益於他豐富的藏書,王應麟也是當時非常有名的藏書家,其藏書當不少於萬卷,為他博覽群書提供非常有利的條件。事跡詳載【宋史】本傳。 【困學紀聞】為王應麟晚年之作,書凡二十卷,卷一至八是說經,卷九考天道、歷數,卷十考地理、諸子,卷十一至十六考史,卷十七評文,卷十八評詩,卷十九又評文,卷二十為雜識。對經史百家、天文地理、詩文議論及歷代名物制度都有所考訂評論,對以往諸家考釋經、史、諸子中的不全備或自相矛盾以及疏誤的地方,用己意補正。共二千餘條,各以類聚,考訂評論,辭約而明,理融而達。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工具書。以其內容廣博、文辭簡約,為後世所珍視。 國家圖書館藏這部【困學紀聞】元泰定二年慶元路(今浙江寧波)儒學刻本,為該書存世最早版本,極具版本價值,刊印精良,首有宋王應麟序,後接目錄,卷末有孫厚孫寧孫校正一行,原有『慶元路儒學學正胡禾監刊』一行,至治二年牟應龍序、袁桷序和泰定二年慶 學校刻書在元代成為風氣,各路儒學刻書可考的有慶元、紹興、婺州、嘉興、金華、信州、析城等等各地的儒學,刻書最活躍的是江浙、江西一帶的學校。慶元路儒學曾經聯合附近的七所儒學共同出資金,刻印了王應麟的一批著作。其中【玉海】一書就刻版四千四百七十四塊,工價用鈔七百六十三錠六兩五分。【困學紀聞】則是二百三十一塊版。隨後,還陸續刊印了【辭學指南】、【詩考】、【詩地理考】、【漢書藝文志考】、【通鑑地理通釋】、【踐阼篇集解】等十四種王應麟的書。之所以大量刻印王應麟的著作,主要是由於王應麟是慶元鄞縣人。刊印本地賢達的書,是古代刻書的一種風尚,這個習俗今天依然如此。 書上鈐有于右任藏印。曾為于右任收藏。【困學紀聞】除去泰定慶元路儒學刻本外,明清兩代主要有以下刻本:明萬曆三十一年吳獻台刻本、明刻本、清乾隆三年馬氏叢書樓刻本、清汪垢桐陰書塾刻本、清抄本等傳世。清閻若璩、何焯、全祖望曾為之校評。國圖泰定慶元路儒學刻此【困學紀聞】,2008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為00766號。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