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古代冶金術起源於本土而非外來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6-8 17:16| 發佈者: 休竹客| 查看: 1672| 評論: 0|來自: 中國教育報

摘要: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關於中國冶金起源的主流觀點始終認為,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由西南亞傳入,即所謂『西來說』。由於冶金技術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華夏文明似乎也應該源自西南亞。西來說的依據有二,一是約定俗成 ...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關於中國冶金起源的主流觀點始終認為,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由西南亞傳入,即所謂『西來說』。由於冶金技術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華夏文明似乎也應該源自西南亞。西來說的依據有二,一是約定俗成的所謂理論,即冶金工藝是複雜技術,而複雜技術通常為單一起源。西南亞的冶金工藝明顯早於我國,因此,我國的冶金工藝源自西南亞應在情理之中。二是我國早期相當多的青銅製品主要出土於甘肅、青海地區,研究發現,在那些青銅製品中,確有西南亞的文化因素存在。隨着草原絲綢之路研究的深入開展,人們似乎捋清了冶金工藝從西南亞傳至中國的具體路線,即自西向東經歐亞草原至外蒙古北方,再自北向南經外蒙古、內蒙古傳至甘肅、青海地區,之後,向東傳至中原,向西傳至新疆。由此看來,西來說似乎思路嚴謹、證據確鑿,相比之下,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獨立產生於中原地區的本土說論證顯得蒼白乏力。

『然而,所有這些研究,似乎都忽略了中國最早的一批人工製備的合金――黃銅。』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科技史與科技考古系教授王昌燧說。當大部分學者將注意力集中於青銅的研究時,早在十幾年前,王昌燧即開始注意到黃銅。王昌燧認為,若想解決冶金起源西來說與本土說之爭,探索我國冶金工藝的起源至關重要。近年,他的課題組對此展開研究。

中科院研究生院科技考古系凡小盼攻讀博士期間,在導師王昌燧教授的指導下,將實驗室模擬實驗的樣品和陝西西安姜寨遺址出土的黃銅片,通過我國最先進的同步輻射裝置――上海光源進行X射線熒光分析面掃描對比分析,證明中國最早的人工冶煉金屬――姜寨黃銅是固態還原工藝。考慮到姜寨黃銅(公元前4700―4000年)較之西亞最早的人工冶煉合金――砷銅,其年代還略早一些,兩者工藝雖相近,但冶煉產物明顯不同,說明中國與西亞冶金工藝沒有繼承關係。這一事實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冶金技術獨立起源的本土說。近日,他們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分析原子光譜學報】(【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上。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西方一些學者已接受中國冶金工藝起源本土說。

該項成果不僅證明了中國冶金本土起源,而且向世人提供了研究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視角,即兩大文化之間應該是相互影響,而不是單向傳播。王昌燧表示,相信在這一新視角的引導下,中西方文化交流將有一系列新的重要認識和成果,其對中國冶金工藝發展過程也將提供有益的啟示。與此同時,同步輻射等大型科學裝置在本次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預示着其在科技考古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前景。


來源:中國教育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