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國際權威排行榜中成為『全球最強華人經濟學家』的鄒恆甫先生再次炮轟經濟學界。他批評國內一些著名經濟學家『一邊罵權貴、一邊當權貴』,無暇學術卻四處走穴,『這些人哪裏是經濟學家?我看他們只能叫「經濟分析師」。什麼「首席經濟學家」?我看不如叫「首席巫師」更準確』。(據【廣州日報】) 鄒教授素來以『狂人』著稱,加之他與張維迎教授的私人恩怨也是學界的一樁著名公案,言辭過火不盡客觀情有可原。但是鄒教授所指出的經濟學界的沉疴卻不能不讓我們反思:經濟學是『生意學』嗎?象牙塔是煉金塔嗎? 鄒教授直指國內頂尖學人『他們10多年沒搞學術了』!這不禁讓人不寒而慄。中國經濟轉型是人類經濟史上史無前例的大轉型,眾所周知,轉型期往往是學術思想的繁榮期,譬如西方的文藝復興,中國的魏晉風度和新文化運動。這一重大歷史時刻,經濟學家不能在『發展經濟學』上引領世界潮流,這是中國學術界莫大的悲哀。 和其他學科的杜甫們相比,經濟學家的確最忙。忙於演講、上電視、當明星、指點江山……其中越會罵者往往越出名。批判精神素來都是學者的靈魂,自古有言,我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但是『以罵為學』,表面上義憤填膺,暗地裏給權貴作嫁衣裳;表面上堅守道義,葫蘆裏賣的卻是假藥;甚至表面上反腐敗反不公,卻以宣揚『民粹』日進斗金,這就不是科學,而是『假道學』,是失重的靈魂。 不久前北大教授錢理群批評現在的學界充滿了『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此言一針見血。如鄒教授所言,個別經濟學家以學術公正形象示人,暗地裏屁股卻坐在壟斷企業獨立董事的板凳上。一邊給裁判員打工,一邊給運動員打工。罵權貴,自己卻熱衷於當權貴。這種學術和權力、學術與金錢的結盟後果很可怕。他既可以左右經濟政策的制定,更可以讓老百姓(特別是中小股民)盲目跟風、誤判形勢、走入歧途。 王國維說,大學之大在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罵』本該是一種高貴的精神品格的體現,但是當『罵學』成了一種生意,一種經濟學,那麼它和『吹學』沒什麼兩樣!(付瑞生) 來源:錢江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