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現在不放開生育政策更待何時--【東方早報】專訪易富賢

國學新聞| 計劃生育

2011-5-11 12:53| 發佈者: 李句| 查看: 1820|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賢|來自: 易富賢網易博客

摘要: 『中國人口十年內將負增長,現在不放開生育政策更待何時』 http://www.dfdaily.com/html/113/2011/5/11/603107.shtml 專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科學家易富賢:   早報記者 肖中潔    ...

『中國人口十年內將負增長,現在不放開生育政策更待何時』

http://www.dfdaily.com/html/113/2011/5/11/603107.shtml

專訪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科學家易富賢:

  早報記者 肖中潔

  

美國(易富賢註:應為『旅美』)科學家易富賢認為,即便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每年多出生不超過170萬人口。CFP 資料

劉建平 製圖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4月28日出爐,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國人口的總量為13.397億人。和很多專家之前所預測的一樣,人口保持着低增長。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之間,中國人口淨增長7390萬人,年均增長率是0.57%,也就是5.7%。,同時,伴隨着的是老齡人口比重增加,以及少兒年齡的結構縮小的趨勢。國務院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坦言,中國已呈現未富先老的趨勢,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着隨之而來的矛盾和挑戰。

  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的討論再次成為焦點。多年呼籲停止計劃生育政策、並著有【大國空巢】一書的中國湖南籍美國科學家易富賢接受了早報記者的專訪。

  易富賢的履歷顯示,其1988-1999年在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學習,獲臨床醫學學士、藥理學碩士、藥理學博士學位;1999-2002年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威斯康星醫學院做博士後;2002年起為威斯康星大學婦產科科學家;育有一女兩兒;2000年起零星研究中國人口問題,2002年起系統研究中國人口問題。他通過大量數據分析,提出『(中國)不停止計劃生育更待何時?』

  在接受早報記者專訪時,易富賢說:『人口普查前,停止計劃生育需要政治勇氣。人口普查後,不停止計劃生育需要政治勇氣。他提出,十年之內,中國人口將面臨負增長,為此需要放開計劃生育政策,而不能僅局限於『單獨政策』(即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夫妻雙方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的政策)的推行。他說,如果全國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二胎,每年只多出生30萬孩子;即便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每年多出生不超過170萬人口。因此,允許獨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車薪。

  但來自政策層面的聲音似乎並不符合易富賢的期待。馬建堂在發佈人口普查數據時表示,由於人口總量還是很大,因此中國要堅持基本國策,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

  1.8假設生育率嚴重失實

  人口負增長時間也不可能等到2033年,人口頂峯也不可能有15億人。

  東方早報:根據你(之前)的測算,中國目前的生育率為1.2-1.3,而不是1.8,是怎麼測算出來的?1.2-1.3的生育率這個指標意味着什麼?

  易富賢:我並沒有生育率資料,我是採納人口普查和國家統計局的抽樣調查資料。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世代更替),發達國家生育率(婦女平均生孩子數)需要維持在2.1。由於嬰幼兒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別比都比發達國家要高,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應該在2.3以上。

  但1990年代中期以來所有的客觀資料都認為生育率只有1.3左右了,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生育率只有1.22,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再次證實生育率只有1.33。但是國家計生委和主流人口學家認為存在超生漏報,給出的生育率為1.8,從而有效阻止了人口政策調整。由300多位專家組成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組根據1.8的生育率預測中國人口會在2010年達到13.7億人,並將在2033年達到15億人頂峯。但是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總人口只有13.397億人(其實由於存在重報,實際人口只有12.7億人到12.9億人),說明生育率根本不可能有1.8,人口負增長時間也不可能等到2033年,人口頂峯也不可能有15億人。

  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提出2015年的人口控制目標是13.9億人,即便這次人口普查的13.397億人口不存在重報,那麼從2010年到2015年這五年間,需要增加0.503億人,平均每年增加1000萬人。而這次人口普查顯示近年平均每年只增加400多萬人,並且每年死亡人口在不斷增加,意味着每年增加人口將在目前400多萬人的基礎上不斷下降,今後5年怎麼可能每年增加1000萬人口?

  國家統計局這次並沒有公佈確切的生育率數據,不過可以用以下三種方法粗測生育率:

  1、0-14歲人口佔總人口的16.60%,粗略地假設婦女平均生育年齡為25歲,那麼2.22億0-14歲(1996-2010年出生)人口的母親是1971年到1985年出生的(第五次人口普查顯示該年齡段出生的女性共1.54億人),那麼1996年-2010年的平均生育率只有1.44左右。

  2、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0-4歲人口平均每年為1369萬人,2005年1%抽樣調查顯示0-4歲人口平均每年為1380萬人,1996年-2005年這10年之間,大致平均每年出生1374萬人。國家統計局統計公報顯示2006年-2010年每年出生人口與1996年-2005年每年出生人口大致相當。而【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顯示0-14歲(1996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為22246萬人,平均每年1483萬人。那麼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的低年齡組就只有7.9%的漏報(1483÷1374=1.079)。即便2000年出生人口用誇張的10%漏報率計算,那麼生育率只有1.34(1.22×1.1=1.34),2001年開始的『十五』規劃就應該停止計劃生育了。

  3、還可以用另一種更為精確的方法粗測。根據美國人口諮詢局【人口手冊】第四版的定義,總和生育率(TFR)指假設婦女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度過育齡期,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的孩子數。總和生育率將特定時點上全體婦女的生育率綜合起來,以一個數字來表示。實際上,它就是假設一個婦女在整個育齡期(即15-49歲)都按照某一年的年齡別生育率生育,她所生育孩子的總數。

  依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0-14歲人口佔16.60%,那麼1996-2010年平均每年出生14826288人。我們不知道年齡別生育率,但是可以從上次人口普查資料中得出35年生育婦女總數,比如2005年15-49歲育齡婦女是1956年到1990年出生的女孩,共有368171308人,過去15年育齡婦女總數平均357948206人,35年平均每年10227092人(357948206/35=10227092)。生育率=每年出生孩子數/每年平均生育婦女數=14826288/10227092=1.45。

  這種算法比實際生育率要高,比如上面美國人口諮詢局【人口手冊】附例以色列的總和生育率用這種算法為2.93(1994年以色列出生孩子數為113731,15-49歲育齡婦女人數為1356400,生育率=113731/1356400×35=2.93),但是用年齡別生育率精確計算的總和生育率為2.88;根據中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用這種方法計算的2000年、1999年、1998、1997年的生育率分別為1.38、1.16、1.43、1.49,但是用年齡別生育率精確計算的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23、1.23、1.31、1.31。意味着1996-2010年中國平均總和生育率沒有1.45,扣除重報的影響,那麼實際生育率只有1.35左右。說明以前國家統計局關於生育率的數據是基本準確的。

  這次人口普查在防止漏報方面做得相當不錯,漏報率只有0.12%。從這種角度看,這次人口普查還是相當成功的。下一步是尊重人口普查關於超低生育率的權威性,根據普查數據儘快停止計劃生育。

  農村人口正在為城市養老

  農村生育率高,但生產出的人口卻幫城市人口去養老去了。

  東方早報:根據你文章中的觀點,中國已經進入未富先老的階段。對此,有經濟學家認為,應該把中國的農村和城市人口分開來看,城市的老齡化程度高於農村,從農村人口的情況來看,並沒有出現未富先老的狀況,你怎麼看待這個說法?

  易富賢:雖然1980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的時候說不用擔心老年化,老年化社會最快也要等到2020年才會來到,但是事實上中國人口早已於1999年就進入老年化社會(按照聯合國的傳統標準是一個地區60歲及以上老人達到總人口的10%,即該地區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發達國家老齡化進程長達幾十年至100多年,如法國用了115年,瑞士用了85年,英國用了80年,美國用了60年,而我國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而且老齡化的速度還在加快。發達國家進入老齡化時人均GDP在5000至1萬美元,而中國只有1000美元。比如日本在1967年進入老年化社會的時候,人類發展指數(聯合國用來反映社會發展水平的綜合指標)為0.8,中位年齡為28歲;但中國2010年左右人類發展指數才達到0.8,而中位年齡為已經是34.5歲了(相當於美國1990年代後期水平,但美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卻比中國要先進100年左右)。中國的社會發展水平剛好處於世界中游,可以說代表世界平均水平,但全球2010年中位年齡為29.1歲,相對於中國1999年的水平。中國絕對是『未富先老』,這種老化速度是沒有先例的。

  中國農村老年化程度遠遠高於城市!中國城鎮人口佔全國總人口比例從1982年的20.6%上升到1990年的26.3%、2000年的36.09%、2010年的49.68%。進城的絕大多數是年輕人,也就是說年輕人口不斷湧入城市,農村成了老弱病殘的基地。比如根據2005年1%人口抽樣調查統計表數據,65歲及以上老人比例,城市、鎮、農村分別為8.7%、8.12%、9.55%; 60歲及以上老人比例,城市、鎮、農村分別為12.3%、11.7%、13.7%。換句話說,農村生育率高,但生產出的人口卻幫城市人口去養老去了,導致農村老人老無所養!從某種角度講,這是城市對農村的一種掠奪。

  明年適婚男性將大超女性

  2012年:初婚年齡男性將大幅超過女性人口。2022年之後將有近4000萬光棍。

  東方早報:你撰文說,2009年中國19歲-22歲人口數量達到歷史頂峯(1億人),然後快速減少,到2019年將只剩下0.58億人,10年下降43%。對企業來說,這意味着新增勞動力嚴重不足,大量企業可能將撤離中國;對於大學意味着生源不足,2009年高考報考人數減少40萬人,2010年減少74萬人,今後大量高校將破產;對於國防來說,意味着兵源數量和質量下降,男孩中服兵役的比例將從目前的10%提高到今後的19%;也意味着房地產的好日子快要走到盡頭了。這是否意味着經濟拐點會在2019年出現?

  易富賢:具體哪一年並不明顯,但今後五年肯定是轉折點。多種人口學數據表明人口危機即將全面爆發:

  2009年:19-22歲年輕勞動力達到頂峯、開始快速下降。今後5年左右15-64歲總勞動力達到頂峯,然後負增長。勞動力是國力的支柱,勞動力下降標誌着國力的下降。比如日本在1948年的時候,出口只佔全球的0.44%。但1950年代在年輕勞動力的推動下,開始經濟騰飛,出口佔全球比例快速增加到1953年的1.52%,1963年的3.48%,1973年的6.4%,1983年的8.0%,1993年的9.9%,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日本在1980年代豪氣萬丈,人均購買力超出美國,1989年索尼買下了美國文化標誌哥倫比亞公司,三菱買下了美國地標性建築群洛克菲勒中心。但是1990年代日本15-64歲總勞動力開始減少之後,老年撫養比快速增加,經濟上升勢頭嘎然而止,國力開始『日』薄西山,出口佔全球比例下降到2009年的4.8%,今後更將是『日』暮途窮。

  2011年:20-29歲生育旺盛期婦女達到頂峯,然後開始快速減少。2012年:15-49歲總育齡婦女開始減少。育齡婦女減少,意味即便停止計劃生育,出生人口也將快速下降,說明中國早已錯過了停止計劃生育的最佳時機。

  2012年:初婚年齡男性將大幅超過女性人口,到2016年男性人口超過女性人口30%以上。2022年之後將有近4000萬光棍。2010年:老年撫養比開始快速上升。2015年:總撫養比開始快速上升。十年之內,中國人口將面臨負增長。

  二胎政策無需再局部試點

  中國內部在800多萬人口的地區進行了二胎試點,已經不需要在中國局部再進行所謂的調研了。

  東方早報:你是否有做過調研,如果放開計劃生育政策,生育率和人口結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如果要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以什麼樣的方式放開比較好?

  易富賢:我沒有做個任何調研,但全世界所有國家的人口走勢已經說明了問題了,中國內部也在800多萬人口的地區進行了二胎試點,已經不需要在中國局部再進行所謂的調研了。

  中國從1980年代開始在山西翼城、甘肅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840多萬人口的農村地區試點『二胎』,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只有1.47,承德只有1.6。湖北長陽、五峯兩縣地處老、少、邊、窮山區,前幾年經省人大批准放開二胎,既沒有出現出生堆積,也沒有出現生育反彈,2007年生育率分別只有0.88、0.90。沒有一個二孩試點地區的生育率穩定在2.0。越南文化和制度背景與中國類似,社會發展水平比中國落後十多年,現在也是實行二孩政策,但生育率只有1.8、1.9了。

  如果全國允許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以生二胎,每年只多出生30萬孩子;即便只要一方是獨生子女就可以生二胎,每年多出生不超過170萬人口。因此,允許獨生子女生二胎只是杯水車薪。

  補償性出生高峯不會出現

  即便誇張估計,『補償性生育高峯』初期,每年出生人口也不可能達到2000萬。

  東方早報:你是否有考慮過,如果停止計劃生育政策,是否會出現補償性出生高峯?

  易富賢:人口學家們擔心停止計劃生育之後會出現補償性出生高峯。其實就像季節有春夏秋冬之分一樣(農民春耕很忙,甚至需要請季節工,但忙碌也意味着好收成),人口也從來就不是平穩的(出生高峯能夠動態性地給各行業的『季節工』提供就業機會)。縱觀人類數千年文明史,人口出生高峯往往導致此後國力的提升。無論是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還是康乾盛世,都出現較大的出生高峯。

  中國1963年到1971年平均每年出生2646萬,是1959年到1962年的1.88倍;1961年只出生1100萬孩子,但是1963年超過3000萬。1962年到1980年這次出生高峯共出生4.4億人口,是中國目前經濟騰飛的基礎(眾多的勞動力、旺盛的消費市場)。

  日本戰後三年的出生高峯『團塊世代』奠定了幾十年的繁榮。美國國力強盛,很大程度得益於兩次出生高峯:1955年到1965年平均每年出生415萬,是1930年代的1.7倍;而1980年代出現了第二次出生高峯,每年出生人口從1976年的317萬上升到1990年的416萬(增加1/3)。而歐洲和日本1980年代之後卻沒有出現出生高峯,現在經濟也開始走向衰退了。

  韓國在1962年開始提倡一對夫婦生2個孩子,計劃生育加上經濟發展,生育率不斷下降,1995年降到1.65,引起人口老化與新增勞動力減少等問題。1996年取消生育控制,隨後出台鼓勵生育的政策。照理說,應該出現出生高峯,但是生育率卻不升反降,降低到1996年的1.58、1997年的1.54、1998年的1.47,2005年降低到1.08的極度危險水平。韓國的政策調整並沒有出現『補償性生育高峯』。

  1960年代,新加坡政府提倡『兩個就夠了』。生育率從1963年的5.01急劇下降到1977年的1.82。1980年代該政策受到廣泛指責,新加坡政府取消了這個政策,並鼓勵生育。但生育率並沒有回升,1980年代和1990年代新加坡的生育率一直徘徊在1.7左右,現在降低到1.2左右。

  中國停止計劃生育後會出現一個不大的補償性生育高峯。補償性生育得指望1970年代出生的婦女,未來10年之中,補償性生育人口可能前幾年偏多一點,達到500萬左右(即便1000萬也不可怕)。目前平均初育年齡為25歲,初育婦女是1980年代出生的,當年平均每年出生1000萬左右女孩,扣除死亡和不生育者,還剩下810萬生育婦女,目前大多還只生第一個孩子,只有少數1980年代初出生的開始生二胎,那麼1980後婦女每年總出生孩子最多不過1200萬左右(很可能只有1000萬左右)。加上1970年代婦女的『補償性出生』,那麼在『補償性生育高峯』期間,每年總共最多只出生1700萬左右孩子。即便誇張估計,『補償性生育高峯』初期,每年出生人口也不可能達到2000萬。

  即便最誇張估計,每年能夠出生2500萬左右人口,相對於現在的1300萬是高峯,但是相對於1963年(3000萬)來說還算低谷,相對於中國1980年代後期和印度現在的水平(每年均出生2500萬孩子)也不算高峯。

  城市人口密度高無關生育

  大城市人口密度高,交通擁擠,其實是城市規劃失誤。

  東方早報:目前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很高,交通擁擠、生活壓力大,如果放開計劃生育政策,人口密度進一步提高,是不是會更加降低人的幸福感?

  易富賢:大城市人口密度高,交通擁擠,其實是城市規劃失誤。中國城市是以每平方公裏超過1萬人進行城市規劃的。有些學者預測中國人口會達到15億、16億,必須保護18億畝耕地底線,因此國家提出高密度的城市規劃。但是,事實上即便停止計劃生育並鼓勵生育,今後中國人口也很難穩定在14億。那麼採納『18億畝耕地/15億人口』(1.2畝/人)的標準,14億人口只需要16.8億畝耕地。『多出』的1.2億畝(8萬平方公裏)耕地加上耕地之間的『非耕地』,可以給城市發展提供超過10萬平方公裏土地,以4000人/平方公裏的人口密度(美國紐約的標準)計算,可以容納4億多城市人口。而中國2011年城市化已經在50%左右,也就是有6.5億左右人口已經在城市生活;今後以14億總人口、70%的城市化率計算,城市人口將在9.8億,只比目前多3億多人口。也就是說,中國城市規劃根本不必要像現在這樣縮手縮腳。既可以吃的好,也可以住的舒坦。何況1.2畝/人的耕地標準本身就沒有科學依據,隨着科技的發展,畝產還將大幅提升,對耕地的需求還將減少。比如1978年中國糧食產量只有3億噸,在耕地面積還有所減少的情況下,現在糧食產量反而增加到5億噸。

  並且,中國的耕地也長期被低估, 1980年、1990年和1996年全國耕地面積分別為14.90億畝、14.35億畝和14.246億畝(見1999年【中國統計年鑑】)。但後面經過衛星遙測,2000年國土資源部、國家統計局和全國農業普查辦公室聯合公佈了截至1996年10月末的全國耕地總量,比同期原口徑增加了5.26億畝,達到19.506億畝(見第一次農業普查第5號公報:關於土地利用現狀調查主要數據成果的公報)。

  2010年中國科學院又完成一項最新調研成果。成果顯示,我國具有不同適宜程度的耕地後備資源約8億畝,其中40%具有較好開發條件。如果沒有『耕地恐怖症』,那麼中國城市規劃完全可以更加從容,可以給大城市提供更多的土地,也可以在很多地方建設中等城市。

  並且,從城市本身來看,城市人口多不是『生出來』的,更是『移出來』的。比如1990年人口普查顯示北京、上海人口分別為1082萬、1334萬,但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北京、上海人口分別為1961萬、2302萬。即便北京、上海以前就沒有計劃生育,如果沒有移民,人口也不會增加到現在這麼多的。假如北京、上海城市居民一個孩子也不生,光是外來移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仍然會增加,大城市少生孩子騰出空間給誰?比如俄羅斯、日本人口已經負增長了,但莫斯科、東京人口仍然在增加。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