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櫻 明星)近日,備受社會關注的長沙南宋古城牆保護方案終於出台,『不少於20米的原址保護』讓一直以來呼籲『原址保護』的市民在欣慰之餘,仍感到幾許失落。
27日,在湖南省文物局和長沙市文物局的組織下,媒體記者和考古專家一行到古城牆遺址現場走訪,與珍貴遺蹟零距離接觸,不少專家表示,『只原址保存20米,有點遺憾。』 剛走進萬達項目的施工現場,一條百餘米長的古城牆立即清晰地呈現在記者眼前,雖有幾分殘破,但風貌仍存。記者看到,古城牆呈東北―西南走向,和湘江流向一致,城牆用麻石條做基礎,兩側用青磚包邊。明代城牆疊壓在宋代城牆的牆基之上,其中有一段還利用架設樹樁來穩固基礎。 『這簡直就是一段疊壓的千年長沙古城演進史。』據專家介紹,目前已發掘出的古城牆殘長120余米,頂部寬約5.7米,底部寬約6.2米,高約1.8米。由於發掘工作尚未完成,其完整高度未知,古城牆的掩埋層還剩5米左右。
城牆滿存著長沙古城歷史的記憶。記者看到,在城牆部分青磚上刻有『長沙』『寧鄉』『善化』等地名和『忠義軍』等字樣。在這段城牆的東北邊不遠即是營盤街,也就是辛棄疾率領的『飛虎隊』的駐地。『飛虎隊』是辛棄疾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期間組建的一支抵禦金兵的地方武裝。據記載,南宋時期,長沙發生多次抗金、抗元、抗流寇的戰爭,天下大亂的時候,一些武裝曾進軍長沙,元軍也曾攻陷長沙。不少自發組織的保家衛國武裝都稱爲『忠義軍』。 來源:新華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