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2010-2-15 13:08| 发布者: 何承昏| 查看: 1685| 评论: 0|原作者: 易富贤|来自: 易富贤网易博客

摘要: 2010年1月31日《科技日报》头版发表了对我的采访文章《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下面是文章链接: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8.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 ...

科技日报: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 - 易富贤 - 易富贤的博客2010年1月31日《科技日报》头版发表了对我的采访文章《透视剖腹产率畸高的背后》,下面是文章链接: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8.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29.htm

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81/kjrb/html/2010-01/31/content_52130.htm

由于篇幅的原因,只刊登了部分采访内容。下面是采访全文(由于时间匆忙,回答得比较凌乱)。

一、据世卫组织的一个调查统计,中国的剖腹产率是世界最高的,达到46%,您觉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答:《诗经》:“天生烝民,有物有则”。任何事务都有其自然规律,不到万不得已,不要轻易破坏这种规律。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正常生理,也是女性的一种本能。剖腹产是一种万不得已的分娩方式,对母子都不是不利的。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普通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不应该高于10%,在专门收治疑难病例的特殊医院,剖腹产的比例也不应该高于15%。但中国的剖腹产却在不断攀升。中国剖腹产比例攀升的原因大致如下:

1、子宫是一次性器官。中国实行一胎化政策,大多数人只能生一个孩子,并且中国生育意愿也下降,没有超生的意愿,子宫成了一次性器官,没有必要珍惜。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这条原因往往被各界忽视。

2、怕影响性爱,选择剖腹产。担心生孩子会使阴道失去原有的弹性,影响今后性生活质量。其实这是错误的,实际情况刚好相反。顺产后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恢复阴道的弹性,不会影响性生活。绝经期之后妇女会出现阴道萎缩,尤其是未生育或剖腹产的妇女萎缩更严重;而自然生产过的妇女内分泌更加平衡,在绝经期后,阴道萎缩会相对较轻,性生活的质量会比剖腹产的更高些。

3、安全。只有一个孩子,自然生产产程长,家长担心自然分娩的种种风险和不确定性。尤其是高龄产妇,更加有这种担心。

4、疼孩子:误以为挤压对孩子不利,剖腹产孩子更加聪明。其实刚好相反,挤压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健康的。

3、怕疼。自然生产产程长,年轻一代娇气,怕疼痛。

4、医院责任。顺产比剖腹产医生要付出更多,但是收入更少,医院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味诱导产妇进行剖腹产。 剖腹产平快,也降低医院的医疗责任。医院非常愿意剖腹产。而医疗管理部门没有相应规范。

5、盲目营养,巨大儿比例增加。其实现代医学表明,营养适中、胎儿体重适中最有利于孩子今后健康,母亲营养过剩或者过少都不利于胎儿发育;新生儿出生体重过重或者过轻都意味着增加今后很多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低体重、低身高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般都会有一段赶超阶段,但赶超得越快(父母很高兴呀)意味着今后疾病的发病率越高。此外,孕妇产道脂肪多也不利于自然分娩,这也导致剖腹产增多。

6、选择良辰。有些人希望孩子有一个好八字,选择良辰剖腹产。其实这是无稽之谈。即便真的存在良辰,那也是老天安排的,老天安排的是一系列活动,包括受孕、发育、出生,你选择剖腹产等于是违背天命,哪里还有什么好命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为了追求“天时”(好的年份生辰),却去破坏“地利”(用手术刀破坏子宫孕育环境),那是得不偿失的。何况现在谁能保证所选择的“天时”是好的?“地利”才是父母自己能够把握的。自己不好好把握“地利”,却去相信虚渺的“天时”,是愚蠢的做法!

7、怕影响体形,尤其是现在妇女都有工作,要返回工作岗位。其实这也是错误理解,自然顺产反而更有利于产妇全面恢复。

8、育龄的延迟。中国初育年龄不断延迟,高危壬辰比例增加。据统计,北京的产妇平均年龄达到了35岁,比上世纪80年代初期增加了近10岁。

10、前一胎是剖腹产,第二胎也选择剖腹产。第一胎生剖腹产,其后的怀孕风险增加,剖腹产比例增加,但是仍然是可以选择自然顺产的,需要与医生商量,遵照医生的建议。

二、能否分析下剖腹产的利弊,对国家总的人口政策和质量是否有影响?

答:剖腹产等于是中止了一个生理过程,对母亲和婴儿的不利方面是多方面的,只是目前对剖腹产的危害研究还远远没有完成。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证据表明自然顺产更有利。有些实验是需要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的。

剖腹产对母亲来说是一项大手术,剖腹产手术增加产妇大出血和感染的机会,产后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可能是自然产的10—30倍。产妇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必须承受麻醉及手术意外的风险。增加今后怀孕子宫破裂的风险(影响母子安全)。另外,剖腹产创面大,产妇易患羊水栓塞,即羊水进入血液,极大危胁着产妇的生命安全。剖腹产还不利于妇女内分泌的平衡,有很多不良影响(比如绝经期之后加速阴道萎缩)。

对孩子来说:

1、剖腹产婴儿死亡率比自然分娩高。

2、胎头经过子宫收缩与骨盆底的阻力,可将积存的胎儿肺内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粘液挤出。但剖腹产由于孩子未经产道挤压,有1/3的胎肺液不能排出,出生后有的不能自主呼吸,即患上所谓的“湿肺”,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肺透明膜等并发症。

3、剖腹产往往在预产期前,可能因未真正达到胎儿成熟而造成医源性早产,引发一系列早产儿并发症,如颅内出血、视网膜病或残废甚至死亡。如果医生不能确定预产期,婴儿就有早产几周的风险。早产儿在成年之后出现糖尿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增。

4、小儿多动症、统合失调症、协调能力差。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并且挤压是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但剖腹产由于丧失了人生的第一次锻炼机会,胎儿从宫腔直接取出受到气压骤变的影响而产生损伤,因为在剖腹产时,小儿胸部未受挤压,易出现缺氧症状,使婴儿的大脑发育受到损害,影响智商和运动功能。胎儿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感学习,情绪比较敏感,注意力不大集中,手脚笨拙,皮肤的触觉信息比较差。

5、降低新生儿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增加新生儿感染的机会。

6、术中也可能伤及胎儿或术后牵拉导致胎儿骨折或是发生羊水栓塞等。

7、成人后的糖尿病等疾病。

胎儿需要走“正道”,不能走“歪道”

挤压是有“记忆”的,这种“记忆”是终生的,比如阴道和宫颈的“记忆”功能就很强,生第一胎孩子,第二产程(从子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需要1-2个小时,阴道舒张很厉害,产后恢复正常。但是以后生孩子,第二产程只需要数分钟即可完成。同样,自然生产对胎儿的挤压也是终生受益的。

除了母乳外,对婴儿来说,没有真正安全的食物,所有代乳品都是不安全的(都比不上母乳)。同样,经过产道出生才是“正道”,而剖腹产是“旁门邪道”(不得已而走的紧急捷径,由于是逃命,也就来不及带很多重要的“行李”,而这些“行李”对孩子一辈子都很重要)。但是这种“删繁就简”的捷径让胎儿丧失了人生的最重要的锻炼机会,未经“训练”就投入到“人生的战场”上,“直面惨淡的人生”。很多胎儿本来是可以走“正道”、携带全部“行李”出生的,但是由于父母的错误选择,而成为终生受害者。

很多产妇以为剖腹产的孩子聪明,其实正好相反。

1、胎儿受压的同时也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增强脑的功能。

2、胎脑在胚胎8周开始发育。大脑发育在怀孕后的最后3个月到出生后的3个后最为关键。而脑细胞与皮肤等细胞、骨骼肌细胞等不一样,脑细胞数量是一次性完成的,今后损伤之后是不能增殖修复的(而皮肤细胞是可以增殖修复的)。如果丧失了脑细胞发育的最佳时机,今后是无法补偿的。所谓怀孕40周,其实是从末次月经开始算起的,真正从受精卵开始在母亲体内只有269天,每一天都非常关键,决定今后一生的健康。如果出生之后不出什么意外,寿命以90岁计算,那么等于是子宫内的1天对应子宫外的122天,也就是“宫内1天,宫外1/3年”。子宫内的环境是子宫外所无法替代的,分秒都重要的,在母体内没有完成的某些发育(包括脑细胞发育),在出生之后是很难补偿的。很多早产儿都有健康问题(虽然很多在年幼的时候还是很健康的),比如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等。而剖腹产大多数都是早产,有些还提前数周,其实这是非常危险的。

由于剖腹产的出现,现在人口素质是在下降,上一代人在子宫内发育的时间在269天左右(当时剖腹产比例很低,美国在1965年也只有4.5%),而现在新出生的一代在子宫内发育时间是远远没有269天,这就必然导致整个一代人口的素质降低。从人群来说,平均时间每降低1天,对整体人口素质都是灾难性的影响。现在国际医学界强烈要求降低剖腹产比例,即便要进行剖腹产,也必须等到39周之后(也就是说早产不能超过1周)。

剖腹产影响母乳喂养:

1、剖腹产导致生产与激素水平不同步,研究发现,剖腹产术后产妇泌乳的始动时间,也就是胎儿娩出至产妇自觉乳胀、挤压乳房时第一次有奶水排出的时间,要比自然分娩的新妈咪晚近10个小时,这段时间里,孩子可能习惯了人工喂养,而不愿意再吸母乳了。

2、体内的催乳素水平偏低。

3、术后的体位限制、疼痛、心理因素等影响母乳喂养。

4、选择剖腹产的产妇往往也娇气,她们往往同时选择人工喂养。

因此剖腹产比例增高也意味人工喂养比例的增高。母乳喂养对母亲的内分泌平衡、产后恢复大有好处,母乳喂养还大大降低患乳腺癌的风险。母乳喂养的孩子在生理、心理发育上都要优于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并且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也明显降低。剖腹产导致人工喂养的比例的增高不利于母亲的产后恢复和内分泌的平衡,还增加母亲今后乳腺癌的风险,并增加孩子成年之后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这双重因素都不利于母婴健康的。母乳喂养和自然顺产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素质的高低。

此外,剖腹产还不利于今后生育:

1、有剖腹产史的孕妇在今后妊娠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子宫破裂,胎儿可能流产或留下终生障碍;产妇会大出血,甚至切除子宫。

2、剖腹产破坏子宫完整性,今后的胎儿在一个不完整的子宫环境下发育。

3、由于剖腹产的风险,很多妇女再生育意愿降低。

4、剖腹产成本高,增加生育成本。

对人工喂养、剖腹产这些新技术的迷信,将威胁到我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带来不尽的烦恼(很多隐性疾病要等成年之后才发生),并额外增加生育和养育成本。

自然顺产是一种生理过程,认为破坏这个过程而通过剖腹产让孩子出生,等于是“出生缺陷”。 中国一方面在强调优生优育,降低出生缺陷,并且花费巨大,一方面却又放任剖腹产比例不断攀升,这是非常滑稽的。任何提高出生素质的企图都远抵消不了剖腹产对人口素质的降低作用。中国50%左右的剖腹产比例,是非常危险的,等于一半的人口是“出生缺陷”,需要站在国家战略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了!

降低剖腹产比例、提升母乳喂养比例才是真正的提高人口素质。

三、据您所指,世界范围内有组织或某些人对顺产婴儿和剖腹产婴儿的区别,也就是剖腹产具体对婴儿有什么影响进行研究么?您觉得有必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吗?

答:世界上有很多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但是由于这是一个长程课题(从孩子出生到老年去世),需要几代学者追踪研究,很多结果还需要几十年之后才能完全出来。我每年参加美国妇产科学会的年会,每年都有很多这样的报告。我本人曾经想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长程的病例而放弃。以前对剖腹产只注重短期的影响(如产妇出血、感染,新生儿接受重症监护的几率则会增高10倍、肺部疾病等),但是现在发现对成年之后的健康影响也非常大,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等)、肥胖等疾病。美国有一些研究基金,经费除了一小部分用于研究外,将主要经费放在大众宣传上,我开始还不理解,后面发现他们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对公众宣传比研究更为重要。现在中国目前最应该做的是将现有的研究向公众宣传,当然同时也进行一些长期研究(中国有太多的病例可研究)。

四、有人说在欧洲如果剖腹产是会被人瞧不起的,不知道这是否属实?中国剖腹产率高是因为中国妇女的生育观发生变化,对生命不够崇敬吗?

答:在美国,医生和孕妇一般选择自然顺产,如果不是因为医学原因而选择剖腹产,会让人感到很诧异,觉得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当然他们还有宗教的因素,不能任意破坏上帝对生命的安排。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这种文化氛围,不仅限制了医生(医生不敢随便建议剖腹产),也限制了孕妇。中国一方面缺乏宗教高度对生命的敬畏,一方面是广大妇女缺乏相应的知识,没有认识到剖腹产的危害性。

政府层面上,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将生育视为邪恶,政府的手可以随意伸进妇女的生育器官,更加不可能保护生育器官。最后结果是:政府不保护生育器官,医生也不保护,个体也不保护,在这种文化氛围下,剖腹产不高才怪。

五、剖腹产率高是否也和中国女性忙于事业,产妇年龄偏高有关系?

答:这有一定的关系。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劳动力是生产者,总人口是消费者。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一个人生产,两个人消费。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国由于倡导“只生一个”,致使减少了上亿年幼消费人口,等于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并且由于孩子少,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达86%(世界罕见,远高于世界平均的67%)。这两方面原因使得中国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劳动力相对严重过剩,内需不足,就业压力大,职场就是战场。妇女为了保住工作机会,不得不小心翼翼,不敢生孩子,等到工作上站稳脚之后,才挤出一点“业余时间”来生孩子,但已经错过了生育年龄。心理上需要剖腹产来保证孩子安全(好不容易下决心要的孩子,不能出意外),生理上又增加了高危壬辰(需要剖腹产)。

六、您觉得剖腹产率高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政府是否应采取一些措施?

答: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一方面降低了整个下一代人口素质,一方面降低生育意愿,还增加养育成本。我觉得政府需要:

1、停止计划生育,从政府层面上要形成一套尊重生命的文化,保护生育器官,这样子宫就不再是一次性器官了。

2、降低养育成本(光停止计划生育,但老百姓养不起两个孩子,还是会将子宫当成一次性器官的),让主流家庭养得起三个孩子(才能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了未来的孩子,就不敢轻易剖腹产了,而第二胎之后顺产就更容易了。

3、将生育当生产看,增加生育的投入,让生育有足够的时间,保护生育妇女的权益(比如单位不能因为怀孕而开除孕妇,美国就是这样)。鼓励妇女在二十岁出头生孩子(需要国家在经济上扶持,让年轻人有能力养家糊口),这是最佳的优育方式;如果因为母亲年龄太大,子宫功能退化,是不利于优育的。

4、降低妇女劳动参与率,比如提高工资收入占GDP的比例(中国目前工资总额只占GDP的11%,非常不合理,而发达国家普遍在50%以上),让丈夫一个人的工资就能养家。

5、出台医疗规范制度和医疗标准,明文规定剖腹产比例,作为医疗评估和投资、医院等级的指标。

6、出台医疗价格标准,降低医院剖腹产的盈利空间,让医院觉得剖腹产“不值得”。 培训更多的助产人员,而不是剖腹产医生。

7、大力宣传剖腹产的危害,形成公众心理。

七、我看到有报道说德国的剖腹产率也高达30%,您认为原因和中国是一样的吗?

答:美国、德国的剖腹产也高达30%,也与晚育、巨大儿、多胞胎比例(原因之一是现在不孕症发病率在15-20%了,试管婴儿等人工手段增加了多胞胎的机率)增加有关(多胞胎由于子宫内竞争血流,往往是低体重儿,成年后很多疾病发病率高),一方面由于疾病,客观上需要剖腹产,一方面是晚育妇女(很多还是知识妇女)主动要求剖腹产。比如美国1990-1999年孕妇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增加40%,主要就是因为晚育、多胞胎增加所致。德国与美国原因还有差别,德国生育率只有1.3左右,意味着很多人只生一个孩子,与中国一样,将子宫当成一次性器官。美国剖腹产率高,与不合理的医疗制度有关,美国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中国问题更加严重)。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美国的医疗费用支出高的离谱(这也是上次总统选举的重要议题,现在奥巴马政治正在解决的一大问题),医生为了防止陷入法律纠纷,会有提供过量医疗服务的倾向。比如加州一些地方的医院,剖腹产比例从16%到62%不等,说明绝大多数剖腹产是可以避免的,那么大的变化是没有理由的。美国妇产科学会曾想将剖腹产比例降低到15%,但是一直没有成功。

八、在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是否有关于剖腹产的相关规定呢?您提到“而医疗管理部门没有相应规范”,您觉得相应规范应包括哪些方面呢?

答: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减少干预,回归自然”, 明确规定“除有医学指征之外,对产妇不使用药物镇痛和手术”,即所谓剖腹产手术分娩和注射药物的无痛分娩,只是适合妊高症、心脏病、甲亢、骨盆狭窄、胎位不正以及严重产痛等产妇的一种选择性、补救性手术。目前国际上围产技术的潮流是“回归自然”,尤其从事基础研究的学者更加注重这方面的宣传,但是从事临床的医生为了防止陷入法律纠纷,在实践上却不能做到这一点。我本人是“回归自然”的的实践者。我和太太有三个孩子,全部是自然生产(并且都没有打麻药),也全部是母乳喂养,除了中国出生的老大母乳喂养不到1岁外,其他两个孩子都母乳喂养超过一岁半。

各国都有医疗标准,而没有硬性规定。如果都严格掌握剖腹产的医疗指证,那么剖腹产是可以降低到15%以下的,但是由于担心医疗法律纠纷和其他原因(经济原因、产妇要求),很多国家都超过15%。美国虽然存在过度医疗问题,但是保险公司仍然有制约(美国大多数人都是有医疗保险的)。因为剖腹产的医疗成本是自然生产的两倍多,如果哪家医院剖腹产比例太高,保险公司就有意见,今后可能就不选择你这家医院了,医院的病人就将大减。由于保险公司的制约,美国医院有些方面很保守,比如普通孕妇,就只在5个月的时候做一次B超,此后的时间,家长要求再做B超,但是医院不肯,因为保险公司会有意见的。中国一方面大多数人没有医疗保险(病人要求剖腹产,医院当然高兴;医院还一再暗示要进行剖腹产),另一方面医疗保险制度还不健全,还制约不了过度医疗。因此,中国还需要另外出台规章制度,对剖腹产进行规范。比如将剖腹产比例作为医院投资、评级的指标。政府有指标,而剖腹产成本又比自然顺产要高,那么医院就不得不降低剖腹产比例。降低剖腹产比例,关键还是在医院,如果医院需要降低剖腹产比例,可以向病人宣传、解释,也可以培训合格的助产士。当然政府也需要为医院保驾护航,使医疗纠纷得到合理处理,否则医院放不开。中国医疗保险也必须将剖腹产比例作为行业标准来执行,抑制过度医疗。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