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中國出現了『傳統文化熱』的現象,我國哲學界、史學界、文學界等各界人士都致力於研究和反思中國的傳統文化,大量的著作、論文來立說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問題甚為熱門。不過我認為要想研究好中國傳統文化,首先應該明確究竟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它的概念和內涵是什麼?通過對一些專家學者們對傳統文化的探究我是收益匪淺,富有啟發性。在此,我大膽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首先,從『中國傳統文化』這一概念中的『中國』這兩個字眼來看,『中國』指的是我們民族文化形成的搖籃。在古代,中國與『中華』、『中夏』、『中土』、『中州』含義相同,最開始是指天下之中央,後逐漸延伸為統治所及的區域。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是在華夏這片土地上以各個民族為主體所創造的文化的總和,這其中包括兩點:第一,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指中國漢族的文化,還包括少數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中國漢族文化是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的。儘管在當時看來不論對於少數民族文化還是中國漢族文化都分別視彼此為異質文化,但他們在衝撞中不斷的交融與同化,共同成為了今天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戰國時趙武陵王效法『胡服騎射』。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漢族文化自始至終都居於主流文化的地位,少數民族文化雖然受漢族文化的巨大影響,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他們仍然保留並繼承着本民族的文化,並不是一味的吸收、同化。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是多元的文化,中國少數民族文化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不應該忽略它。第二,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指各個民族所創造的文化,還包括像佛教文化這樣的異質文化等,關於這一點後面會有涉及。 其次,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傳統』這兩個字眼來看,所謂『傳統』,如果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詮釋,是指世代傳承的具有自身特點的社會歷史因素,如風俗習慣、倫理道德、制度規範等。因此,中國傳統文化是那些在中國世代相傳,至今仍有影響的文化,必須是因其有價值,具有生命力而得以保存下來的文化,並不是在歷史上出現過所有的文化都稱之為傳統文化。春秋時期,文化、思想發展的是虎氣騰騰,出現了諸子百家學說,可流傳下來的,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又剩下哪幾家了呢?可見那些在古籍中記載,對人們的現實生活沒有什麼意義的文化就不能稱之為中國的傳統文化。 從歷史學的角度詮釋,『傳統』是指在歷史的基礎上穩定起來,又隨着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遷的。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產物,但他並不是博物館裏的陳列品,毫無改變的保存着並傳給子孫後代,而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東西。傳統是需要在穩定中延續的,不過沒有發展與變遷就談不上傳統了。不論在哪個時期,中國傳統文化都能夠吸收當時文化之精華,不斷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 來源:人大國學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