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华文化圈为何不愿生孩子?

国学新闻| 计划生育

2009-3-31 09:21| 發佈者: 白头鹰| 查看: 1801| 評論: 0|原作者: 易富贤|來自: 易富贤网易博客

摘要: 中华文化圈地区的生育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数)都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要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倒数前4位的都是中华文化圈的地区:澳门(0.84)、香港(0.94)、台湾(2005年1.1)、韩国(2005年 ...

 中华文化圈地区的生育率(每个妇女生育孩子数)都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其他国家要低,在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中,生育率倒数前4位的都是中华文化圈的地区:澳门(0.84)、香港(0.94)、台湾(2005年1.1)、韩国(2005年1.08)。此外新加坡2005年生育率1.24(还因为马来人的高生育率),日本2005年生育率也只有1.26。平均生育率不但比欧美发达国家平均的1.64要低,甚至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平均的1.30要低。依照文化圈来划分的话,中华文化圈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的。

与中华文化圈相关的泰国2005年生育率只有1.64,而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中生育率哥伦比亚为2.6,阿曼3.8,阿尔巴尼亚2.3,西萨摩亚 4.4,委内瑞拉2.7。

在同一个国家内部,华人的生育率比其他民族要低。马来西亚华人在二战前一度超过全国人口的40%,1960年代还占33%,然而现在只占全国人口25%,2000年到2004年华人生育率2.3,而马来人生育率却高达3.5。如果目前马来西亚华人生育率保持现有水平的话,到了2020年,华人的人口比例将会减少到20%以下,到了2100年,华人人口比例有可能只占5.5%。华人社团提出:“1个不够,2个太少,3个差不多,4个刚刚好,5个更加好,6个最美妙”,但是仍然难阻生育率下降的趋势。

新加坡全国生育率只有1.2左右,华人的生育率比马来人低了一半,虽然目前华人比例高达70%以上,但照这种趋势下去,华人成为少数民族只是迟早的事情。

海外华人生育1、2个为多(近年出国到北美的华人中只愿意生育一个的比例在增加),生3个的少见,生4个的非常罕见,没有小孩的丁克夫妇比例不断增加。比如加拿大的华人生育率只有1.23,低于加拿大平均水平1.5。美国的华人生育率要高一些。笔者到美国这几年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华人生育4个的(通过邮件和电话知道的几个还是因为受到笔者理论影响而生育4个的),而白人生育7个、拉美裔生育9个倒是看到好几个家庭,还看到一个从索马里来的难民生育13个。要没有中国人目前每年的大量外移,“海外华人”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现代经济分配制度就像拿着小利去诱惑鱼走向死亡的渔夫,只有游得快的鱼才能抢到鱼饵;知识女性更能抢到现代渔夫的鱼饵;自以为聪明的中华文化圈的人更能抢到鱼饵。结果导致民族消亡。

海外华人家庭收入比本地人要高,一方面是精明的华人选择的职业比较热门,更重要原因是华人妇女劳动参入率远远高于其他民族,妇女花费在上班的时间多,当然家庭收入高。但是却导致华人生育率低下。美国白人妇女在接受完教育(甚至拿到博士学位)后,很多选择在家带孩子,等孩子长大后再上班。而华人要是拿到学位而不上班,会被同胞看不起,也会被国内的亲朋嘲笑,父母也感到脸上无光。因为父母判断女儿是否培养成功的标准是是否挣高工资。

朝鲜(韩国)长期以“小中华”自居,自明朝灭亡后,朝鲜更曾以中华正朔继承者自居。

韩国统计厅2006年8月24日公布的《2005年出生死亡结果》报告指出,2005年的生育率为1.08,低于2004年的1.16。其中,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的育龄妇女生育率最低,只有0.88。如果育龄妇女生育率保持目前水平,50年后韩国的总人口可能由目前的4800多万人降到1600万人。韩国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59.4%)的韩国上班族坚决表示,即使政府和公司给予优惠补贴,也绝对不要生孩子;回答“如果有政府和公司的补贴,会考虑生孩子”的40.6%的人指出,需要制定教育(55%)、医疗优惠(14.8%)、减免税金(1.9%)等相关生育支援对策。不要孩子的原因有:养育费远高于补贴(46.6%)、补贴太少而感受不到(29%)等。

因为社会生育率越低,养孩子成本越高,人们越不愿生孩子。在这种恶性循环下,不用十年,韩国人就得在养老问题上吃尽苦头。韩国汉城大学社会学教授殷基洙说:“除非能把人口问题处理好,否则,韩国社会将会在20至30年内崩溃。”低出生率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缺乏必要的新生劳动力等社会问题。为此,韩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解决出生率低的问题。韩国政府已决定向生育两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提供补贴,并拟向不生育的夫妇和婚龄内的单身男女征税。

  

韩国朋友说他们很爱国,说前几年韩国经济危机时,不少人连金首饰都给国家以渡过危机,在抗议日本历史教科书,制定自己历史教科书上也比中国积极。我说那只是低层次爱国,你们国家和民族的最大问题是人口减少,超低生育率很容易导致民族萎缩的,真正爱国就得提高生育率,即使在教科书上将全世界都说成是你们的,最多只能说明你们祖上的荣耀。你愿意再生育两个孩子吗?他们说不行,一个就够了,养育小孩代价太大了。浅层的爱国容易,深层的爱国难!

  

中华生育文化曾经是世界上最为顽强的生育文化,那么现在中华文化圈的生育率为什么反而是全球最低?其实还是要从生育文化角度上来分析。

  

生育文化往往依附于宗教。西方是上帝崇拜,中国是祖宗崇拜。有人说:宗教是犹太人的历史(《圣经》很大篇幅就是记述耶稣的家谱),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西方认为人是上帝造的,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因此要信仰上帝,圣经代代相传;中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因此要爱护生命,要敬奉祖宗,中国古代的宗庙、祠堂、每家的神龛香火不断,家谱、家规、祖训世代相传。人到底是不是上帝造的,倒是无可考证;但人是父母造的,这是无可置疑的,家族的“神”是真实存在过的。因此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祖宗崇拜比西方的上帝崇拜更为合理,更为人性化,意义更为全面。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是“孝”文化(祖宗文化)、礼教文化(控制“性”)。这是经过长期探索出来的,并且经过数千年检验的。

然而近代现代化是西方文明主导的,是传承基督教文化的。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尤其是社保制度的建立,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所依赖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已经瓦解。现在中华文化圈比较滑稽的是,教堂比宗庙、祠堂多;信上帝是宗教自由,是时髦,为什么信祖宗就不能自由?反而是思想落后了?  

在我的系列文章中已经讨论了工业化破坏了各国传统生育文化的根基,又不将人口再生产当生产看待,使得生育率降低。这里再重点补充强调中华儒家生育文化的破坏:

  1、古代长辈掌握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的分配,并且当时的社会发展缓慢,辛苦一辈子积累的遗产可以传数代人;现代农村土地归集体,家族、家庭的长者不再有给后代分配土地的权力,族产空空,积累的物产几年、几十年就会贬值(比如花费数千年购置的彩电等电器,几年后就不值钱了),不可能作为遗产传给后人,并且年轻人不需要土地就可以谋生。因此,长者对后辈难以有约束力,“孝道”与“家规”无“刚性”。联合型大家庭正在消失,小型核心家庭日益增多;子女另立门户,老年单独居住,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交往减少、亲情淡化的趋势。

  2、随着工业化的进程,非农的收入远高于农业收入。大量年轻人进城,违背儒家所强调的“父母在,不远行”,“孝道”文化的约束力减弱,“孝道”的舆论监督作用也消弱。

  3、现在经济制度打破了儒家强调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  

传统孝文化中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具有统一性。然而现在“精神之孝”在城市也已经是一种奢望,《常回家看看》说出了很多城市老人的心声。有些农村连“物质之孝”都不能保证。有些人将老人赶出家门,使得老人无房可住;但是却没有想到自己曾经在生命的最初阶段住过母亲的子宫,那可是最豪华的宫殿(现代科技还不能建造出如此功能齐备的宫殿),缴纳过子宫的房租吗?不过现在“孝”的代价越来越大,古代寿命短,能够活到六七十岁的不多,丧失劳动力后靠子女赡养的时间不长;现在活到八十多岁的人很多,靠子女照顾的时间延长,并且医疗费用贵,寿命延长也意味着中风等疾病发病率增高,久病无孝子。  

父权家族制度的瓦解、家庭结构的改变、妇女角色定位的改变、结婚年龄推迟等也使得礼教丧失了社会基础。  

信仰有从众心理,古代是家族聚居在一起,有共同的祖宗,共同建立起家庙、宗祠,祖宗信仰可以将大家凝聚在一起。现在人员流动快,谈论祖宗没有共同语言,华人间谈论炎黄可能还有聚集力。与其他民族杂居,大众化的宗教才能将大家凝聚在一起。其实中国的祖宗信仰与其他宗教并不冲突,那些信仰其他宗教的人,也应该保留自己的祖宗信仰,在看别人家谱(《圣经》)的时候,不妨也看看自己的家谱。  

中华文化圈还普遍有 “孟母情结”,使得养育成本偏高,过度注重对子女的培养与教育,为孩子买钢琴、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孩子和家长都累,额外抬高养育成本(经济成本和精力成本)。将孩子当“精英”培养,但往往不能培养成精英(独生子女在性格上就难以成为领袖型精英)。美国一些地区的房价就是被华人“择校”而抬高的。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五代。这种只顾儿女辈而不顾孙辈的作法使华人孩子多了几个西屋奖,但却是以减少华裔人口为代价,以减少华人今后选票和群体政治地位为代价。  

中华文化圈的虚荣攀比心理也不容忽视。奢侈品市场的繁荣程度与其经济水平不相称。  

文化的差异还反映在对待单身母亲上面。单身在美国不意味着不生育,美国2004年的资料显示:美国有35%左右孩子是单身母亲生育的,因此单身在美国不意味着不生育,而在中华文化圈却不一样。  

这些并不是因为亚裔人的天然的民族心理缺陷,而是因为传统文化破坏后所衍生出来的问题。过去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和谐的文明。而现代物质再生产的加速发展是由西方文明所推动的,东亚文明在被动跟进后丧失自己文明的一些和谐制衡特点。  

虽然现代经济制度对西方的生育文化也有打击,但是毕竟这个制度的建立是与其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西方的生育文化并不完全是依赖于家庭模式,而是也依赖于宗教。西方的生育文化的“利”是家庭,但是“精神动力”却是来自宗教,除了生孩子有利可图外,还是因为《圣经》和《古兰经》指导他们如此。穆斯林国家的生育率高,主要原因就是《古兰经》的力量。就是说西方的宗教文化是将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一个篮子鸡蛋摔坏了,还有另外一个篮子鸡蛋。  

而中华文化圈的生育文化的“利”在家庭,“精神动力”也在家庭(为了祖宗而繁衍后代),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工业化破坏了家庭结构,将所有的鸡蛋都打碎了。  

西方国家教堂到处有,现在美国有40%的人每周上教堂。中华文化圈的祠堂、宗庙、祖坟都在乡下,有几个人每周祭祖(古代可是每天都得烧香的)?即便仍然信祖宗的,一年到头也祭不了几次祖,何况大多数人已经不信祖宗了,看过家谱的人没有多少(西方看过圣经的人比例却很高),能够记得下前五代祖先名字的人也不多(西方国家孩子时期就记住了圣经人物)。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