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仁愛誠信 中華文明的核心價值(1)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2-6-11 22:53|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688| 評論: 0|來自: 齊魯晚報

摘要: 5月20日,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兼院長郭齊勇先生在省圖書館與本報共同舉辦的『大眾講壇』作了題爲【中國文化的根基與核心價值觀】的講座,其中很多觀點涉及到『傳統文化與當下』的話題,本文根據講稿整理而成,今予以刊出 ...

5月20日,武漢大學國學院教授兼院長郭齊勇先生在省圖書館與本報共同舉辦的『大眾講壇』作了題爲【中國文化的根基與核心價值觀】的講座,其中很多觀點涉及到『傳統文化與當下』的話題,本文根據講稿整理而成,今予以刊出與讀者朋友共享。

中國文化充滿對天地自然的尊重

中華歷史、民族、文化是在多樣化的發展中逐漸統一的,在五千年甚至更長時期,多民族融合,多文化融合。中華各民族文化長期融合形成了相對可以兼容的心理、思想與行爲方式、價值取向、民族性格,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共同的信仰信念,這是維繫協調各民族的潤滑劑、自強不息的原動力。

從文明比較的角度來看,世界幾大古文明,只有中國文明一以貫之,延續至今,沒有斷裂,沒有在外來文化的衝擊下發生大的變異。中國文化以『人文』爲中心,在自身文化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外來的、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豐富、壯大自己,形成新的文化。中華文化的消化力很強。

重新發現中國,需要我們探討古代天、地、數、醫、農學之奧秘。

在器物層面的文明上,過去說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印刷術),這是沿襲培根的說法,其實還有比這四大發明更重要的發明:漆器、青銅器、絲綢、瓷器等,其精湛高超的工藝,無一不體現了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此外還有算盤、茶葉等,諸多發明都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曾經貢獻給全人類,起著改變世界的作用。

在社會層面的文明上,中國古代社會大而政府小,有很多自治組織,有社與會,有鄉約、義莊等,士紳階層的作用很大。

在制度層面的文明上,中國古代的行政、司法制度,土地、賦稅等經濟制度,徵辟詮選制度(薦舉、考試),文官制度,教育制度,開放教育,平民子弟通過接受教育參與政治甚至最高政治,荒政、賑災的制度,優待老人與弱勢群體的制度,君相制、三省六部制與監察制等,這些制度文明中有不少實質公正的內涵與制度設計的智慧,對人類文明的貢獻極大。

在觀念與價值層面的文明上,儒家『仁愛忠恕』,墨家『兼愛非攻』,道家『道法自然』,佛家『慈悲爲懷』,宋明理學家『民胞吾與』等理念,成聖人賢人,成真人至人,成菩薩佛陀的理想人格追求,一系列修養功夫論等,都是了不起的調節身心的安身立命之道,也是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關於中國文化之基本精神,胡秋原先生總結了七條:

第一是自由平等的精神,無宗教戰爭之殘殺,重平等,有世界最古之自由主義、民本主義,強調民貴君輕。

第二是尊重勞動的精神,尊勤儉,戒佚逸,鄙視不勞而獲。

第三是正義自尊與堅毅精神,以仁義爲最高價值,崇尚君子人格與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揚至大至剛的正氣,捨我其誰的抱負,民胞吾與的理想,知其不可而爲之的氣概,自強不息,弘毅任重而道遠,守正不阿,氣節凜然,甚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第四是現世與實務精神,悲天憫人,經國濟世,兼重文事武備,明理致用,反對空談高調。

第五是博愛與和平的精神,反對以力服人,孔子講『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倡仁愛,泛愛眾,墨子講兼愛非攻,孫中山講『中國人有一極好道德,就是愛和平。中國人幾千年愛和平,都是出於天性,論到個人,便重謙讓;論到政治,便說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第六是不主張屈辱的和平,以自衛國家爲大義,從不侵略他人,但對侵略者一定要予以嚴懲,民族之忠義英雄的奮鬥,史不絕書,民族精神,賴以不墜。

第七是中國文化獨立創造的精神,中國古文明拔地倚天,娑澇臁F渲,漢語言文字自成系統,簡單合理,是世界上最有優勢的語言文字。綿綿流長之澤,泱泱大國之風。

中國文化中充滿了對天地自然的尊重。中國傳統哲學有著天、地、人、物、我之間的相互感通、整體和諧、動態圓融的觀念與智慧。一直到民國時,民間的春聯有:『古往今來,神人共歲』;『天長地久,物我同春』。華夏族群長期的生存體驗形成了我們對於宇宙世界的獨特的覺識與『觀法』和特殊的信仰與信念,那就是堅信人與天地萬物是一個整體,天人、物我、主客、身心之間不是彼此隔礙的,即打破了天道與性命之間的隔閡。

中國人文精神是人與人、族與族、文與文相接相處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中國文化是『一本相生』的,其全部體系中有一個主要的中心,即以人爲本位,以人文爲中心。傳統禮樂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與宗教相敵對,因此不妨稱之爲『人文教』。中國文化精神,要言之,只是一種人文主義的道德精神。

中國文化有重實踐、重習行的精神。講通經致用,明體達用,使理想與現實統一。經學即做人之學,成聖之學。聖人學於眾人,凡與聖是統一的,在實際人生、社會(家國天下)中去做人,此即經學中的人文精神。


來源:齊魯晚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