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等23位考古、歷史、神話、民俗專家考察人祖山後形成共識,根據北京大學C14同位素測年成人頭骨為6200年前的測定結論,以及明代當地人的墨書題記,日前在山西吉縣人祖山媧皇宮女媧塑像下發現的『皇帝遺骨』,可能屬於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6月11日【大河報】) 1919年,胡適在給績溪旺川曹氏族譜作序時說,『中國的族譜有一個大毛病,就是「源遠流長」的迷信。沒有一個姓陳的不是胡公滿之後,沒有一個姓張的不是黃帝第五子之後,沒有一個姓李的不是伯陽之後。家家都是古代帝王和名人之後,不知道古代的那些小百姓的後代都到哪裏去了?』 近百年過去了,我們仍在重複着類似的荒唐,略顯不同的是故事的導演由民間續譜人士變成官方和專家,後者貌似給此類活動添加了不少權威性,但用異曲同工形容這兩個版本也並不誇張,倘若胡適先生泉下有知,一定還會哭笑不得。 每每述及先人,往往就只有名門權貴,整個歷史仿佛就是他們的家族史,不僅如今沒有小百姓的後代,祖先裏的小百姓似乎也從不曾出現,要不怎麼一發現6200年前成人骨頭就能斷定是傳說中史前『三皇時代』的『媧皇』遺骨? 不過,當我們發現考古單位中竟有一家旅遊開發公司後就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這都是招商經濟惹的禍。聯繫此前李白、曹雪芹、趙雲、劉備、曹操、諸葛亮、老子、朱元璋故裏之爭,甚至有多地爭做炎帝、孫悟空、西門慶的家鄉,不由得給人一種只有你想像不到,沒有『專家』做不到的感覺。 也有人說『搬得動的古董文物販子製造,搬不動的古蹟地方政府製造』,這話不盡正確卻也道盡地方希望藉由名人故裏發展經濟的痴迷,無論多麼荒唐,政府加專家的組合總能找出千般理由讓你不信卻也無可奈何。 與大人物攀交情賺點廉價自豪感也是人之常情,追尋名人祖先的平民百姓自娛自樂我們也無權干涉,但上升到考古論證角度卻應該倍加謹慎,考古學本來就是一門嚴謹的科學,如果一定要民俗甚至是神話專家提供佐證,嚴謹大打折扣,可信度也必然降低。 余秋雨先生說,『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我想說,祖先裏沒有小百姓不豐滿,沒有小百姓的歷史也缺乏真實感,讓小百姓走進古蹟回歸歷史是對他們的尊重,更是我們嚴謹治學的底線。 (任超文) 來源:紅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