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解讀古典詩歌的一把鑰匙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6-12 19:32|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902| 評論: 0|來自: 福建日報

摘要:     ――讀【國學經典:詩詞曲賞析】                                                                         陳志銘 突 ...

    ――讀【國學經典:詩詞曲賞析】

                                                                        陳志銘

突然收到盧善慶老師惠贈的新作【國學經典:詩詞曲賞析】(中國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以下簡稱【賞析】),大喜過望。

好書有兩種,一種讓人手不釋卷,非一氣讀完不可;還有一種,讓你時不時停下來,生怕不能消化,生怕精彩結束。盧善慶老師這本力作屬於第二種。

從結構上看,該書高屋建瓴,自成一體。除引言、附錄和後記外,上編爲【古典詩歌總述】,中編爲【古典詩歌賞析】,下編爲【古典詩歌理論】。全書呈橄欖形,作爲主體的中編分爲七講:從文本說起,賞析的興致和特點,賞析的步驟,賞析的態度,賞析的方法(上、中、下)。

中國古代詩歌理論,成規模的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有劉勰的【文心雕龍】、鍾嶸的【詩品】,到隋唐五代,著名的有皎然的【詩式】、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張爲的【詩人主客圖】等,宋代以後就更多了。在古代,不但中國,全世界都把詩歌視爲文學藝術皇冠上最大的珍珠。於是,中國詩話詞話宋元明清近千本,文人間書簡往來詩歌酬唱中涉及詩歌創作感悟的更是難以計數。然而,正如朱光潛所說:『中國向來只有詩話而無詩學……詩話大半是偶感隨筆,信手拈來,片言中肯,簡練親切,是其所長;但是它的短處在零亂瑣碎,不成系統,有時偏重主觀,有時過信傳統,缺乏科學的精神和方法。』這個評語雖不精確,但大體是公允的。和此『短』相反,外國古代詩歌理論構建了較完整的體系,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賀拉斯的【詩藝】、布瓦諾的【詩的藝術】等,開始了一條邏輯、理性的研究路子,有別於中國詩話詞話的詩學批評。直到中國近代出現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才將中西不同詩學批評進行會沖和結合。

盧老師對我說,這本書要『倒讀』,先讀下編【古典詩歌理論】,再讀上編【古典詩歌總述】、中編【古典詩歌賞析】。我按提示讀後,果然感到【賞析】確實把古『近』中外的詩歌理論結合起來,融會貫通,『既注重興發感動,又構建完整體系,力圖繼承中國近代以來中西詩學批評相結合的道路』,可以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了新的高度、有了全局的視野。

盧老師著重研究梁啓超、王國維、蔡元培等中國近代學術界大師和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並取得豐碩成果,出版【王國維文藝美學觀】、【中國近代美學思想史】、主編【近代中西美學比較】和【中國歷代美學文庫・近代卷】,應邀出席王國維國際學術討論會,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在當代中國近代美學研究上成就不俗。

【賞析】不僅把近代美學思想研究學術成果用到書中,成爲『中西詩學批評結合』的賞析個案,而且把現當代一些理論成果作爲他山之石而攻玉。比如,模糊理論用到我國文藝理論是近30年來的事,他概括中國【詩話】、【詞話】特色時明確提出『批評術語的模糊性』,用的即是模糊學。中國古代提出的『詩無達詁』,其中的『詩』原本指【詩經】,許多人對它斷章取義,各取所需,後來,引申爲詩的含義不顯露,甚至『興發於此,而義歸於彼』,所以對之沒有確定的唯一的解釋。【賞析】對它有專題的論述,其中用了美學的理論,突出運用了形象思維理論。他認爲詩歌創作要有形象思維,形象思維中的構思就含有理性因素,審美有規律、有標準,也包含一定的理性因素,因此詩有可解的一面。同時,詩也有不可解的另一面,所謂『可心會而不可言傳,可神達而不可語達』。這是因爲形象思維所提煉出來的形象,感受審視它不能只依靠邏輯判斷,更重要的要依靠審美判斷,而審美判斷往往因人而異。

又比如,【賞析】在談到『欣賞的性質和特點』一講中,運用了馬克思有關精神生產、精神消費和接受美學的理論,列了6個標題,即賞析是精神消費、賞析構成生理過程心理過程、賞析釋放作品潛能、作者是第一賞析者、賞析者的『二度創造』、賞析與創作的互動等。這與盧老師1996年、1999年出版的【美學基本理論】有關部分相比,在理論推進和具體論證上,又前進了一大步。

【賞析】多用辯證的視角賞析我國古代詩詞曲,賞析十八法是該書的重頭戲,在結構中顯出橄欖狀的橄欖核之所在。其標題離合、斷續、點染等精彩到位。同時,賞析時要把作品與作家所處的時代、身世聯繫起來,知人論世,這樣有利於對作品的深入理解。但由於作者與作品的關係非常複雜,有可能文如其人,也有可能文不如其人,『有時會出現作者不怎麼的,卻留下了好作品』。唐代李紳【古風・其二】:『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每周文摘】上有文批評李紳,牽連此詩,『因而詩也不怎麼了』。這讓人哭笑不得。這種對膠柱鼓瑟的批評,話語不多而完全到位。講到曲中的離合問題時,【賞析】指出:『正如離與合的關係是辯證的統一一樣,「不犯本位」與「犯本位」的關係也是辯證的統一。一般說來,不犯本位的寫法比犯本位的寫法要曲折一些,富有變化一些……但問題也不能絕對化。文學作品本應就有兩種寫法,一種是旁敲側擊,烘雲托月,這固然高妙,另一種是緊扣本題,雕之刻之,描之繪之,如剝蕉抽繭,層層深入,也一樣可以產生出好的作品。』

【賞析】別開生面,使用了哲學、美學、接受美學、心理學、模糊學等多學科理論,深入淺出,既有精闢入微的分析,也有淺顯易懂的歸納,爲我們提供了一把解讀古典詩歌的鑰匙。


來源:福建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