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构我们的英雄观 2008年,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我们又看到了一大批的少年英雄。他们在灾难面前,在生死的考验面前,英勇无畏地去拯救同学和老师,其中如宋雪、邹雯樱等还献出了自己鲜花般年轻的生命。我们在无比痛惜的同时,也为他们这种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高尚品格和精神所震撼和感动。他们还是那么小的孩子,竟然就能毫不犹豫地作出这样的抉择。他们的牺牲,同样可以净化和升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当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社会有义务和责任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在确保自身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去见义勇为。而当他们就这样牺牲就这样远行,我们又感到了无比的心痛。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剧,怎样强烈地冲击和荡涤我们被世俗尘埃蒙蔽的心灵啊! 精神是不朽的。精神的力量更强大,精神的魅力更持久。赖宁已经逝去,赖宁的精神却将长存。精神的符号承载并传续着民族的血脉和文化的命脉,他们的价值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开掘、弘扬和光大。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而不懂得珍惜英雄甚至蔑视践踏英雄的民族更是没有希望的。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诞生了那么多时代英雄:王进喜、欧阳海、雷锋、时传祥、张秉贵、林巧稚、张海迪、孔繁森……他们都是具体时代产生和推出的英雄,或许他们的身上也都带有着这样那样的局限或不足,然而,他们却都曾感动了几代人,成为全民学习效仿的榜样,构筑起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少年的精神底色和根基。 我们今天的时代,英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英雄没有继续受到应有的尊崇和推重,而常常是受到消解、戏谑和解构。嘲笑英雄,淡忘英雄,实质上就是在嘲笑崇高,远离高尚。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道德滑坡、人们精神处境面临危机的重要原因。 我们亟须重新建构我们的英雄观,打通我们的精神命脉,建造我们时代的精神大厦。这是我们正在直面的艰巨任务。 那么,就让我们从重新认识和评价赖宁、学习赖宁精神开始吧。 (李朝全)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