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学者称国学面临边缘化:学校仅有语文历史两科

国学新闻| 学术动态

2012-6-13 17:52| 發佈者: 对酒当歌| 查看: 1502| 評論: 0|來自: 南京日报

摘要: 昨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作客金陵图书馆,举办题为“国学的现状与未来”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南京市民。 《百家讲坛》曾在全国掀起“国学热”,但孟宪实却说:“国学正面临边 ...
昨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作客金陵图书馆,举办题为“国学的现状与未来”的讲座,吸引了众多南京市民。

《百家讲坛》曾在全国掀起“国学热”,但孟宪实却说:“国学正面临边缘化、碎片化的尴尬。”

说尴尬:“历史成副科,语文勉强与英语‘平起平坐’”

“所谓碎片化,早在1930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已经不再是一个整体。”孟宪实说,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尤为重要,在古代中国,教育的学科可以分为经史子集,而自从西方文化冲击之后,教育被分成了语文、数学、外语等多学科。其中,涉及中国文化的只有语文和历史两个科目。

“边缘化仅从教育中就可以看出。现在的课程有主次之分,历史科目属于‘副科’,不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而作为主科之一的语文课,在大部分省市的高考分数设置中,也与英语科目平起平坐。多数大学都要求学生毕业时英语要考过四级、六级,却从未有大学要求学生的大学语文成绩达到怎样的标准,由此可见国学的边缘化地位。”孟宪实说。

析原因:部分传统文化、传说消失在汉字变迁过程中

为什么国学会遇到上述种种尴尬?

“部分归因于汉字的改革。”孟宪实表示,鸦片战争以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提出了教育救国的主张,梁启超、沈学等一致指出,汉字的繁难是教育不能普及的原因,因此,掀起了一场“切音字运动”。民国时期,不少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化造成阻力,钱玄同还提出“消灭”汉字三步骤。

“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保留在汉字里,要防止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就是消灭汉字。当时提出的三步骤是:给汉字加拼音;不停简化汉字;汉字消失全部拼音化。”孟宪实说,后来,对汉字的简化和汉语拼音的使用提上了日程。“从繁体汉字变成现在的拼音化简体字,虽然方便了不少,但古人在造字时所涉及到的文化、传说部分消失在了变迁中。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定要慎重,现在也有人提议恢复繁体字的使用,但出于现实情况的考虑,这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

看希望:国人对文化“被抢走”心生不甘,经典再度走红

在孟宪实看来,虽然国学地位尴尬,但仍可看到可喜的一面。

“近几年,国人不断受到韩国、日本用中国传统文化申遗的刺激,对文化‘被抢走’心生不甘。实际上,对国学的重视早就该渗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如何让受众心甘情愿去接受、去了解国学,更是值得深思。当年于丹在《百家讲坛》那么受欢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因为拉近了读者与孔子、与经典的距离。”孟宪实表示,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读经典,从经典中汲取正面的积极的能量,不少高校也陆续开设了国学院、国学班,这些都让人对国学的未来有了信心。


来源:南京日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