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關於文學核心價值觀的審視與對話(2)

國學新聞| 文化論壇

2012-6-15 23:49|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793|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段崇軒:我贊成把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文學稱爲『新時期』文學,把90年代初到現在的文學命名爲『多元化』時期文學。其依據是兩個時期的文學價值觀念大不相同。80年代前後的新時期文學,確實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文 ...
段崇軒:我贊成把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文學稱爲『新時期』文學,把90年代初到現在的文學命名爲『多元化』時期文學。其依據是兩個時期的文學價值觀念大不相同。80年代前後的新時期文學,確實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文學時代,強有力地推動了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湧現了眾多黃鐘大呂式的精品力作。今天重讀那些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依然讓我們心潮難平。因此人們把它同『五四』文學相媲美,稱爲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譬如『傷痕』、『反思』、『改革』文學的一些作品,譬如『尋根』『先鋒』文學中的一些作品,已經成爲那一時期的文學經典,久傳不衰。而新時期文學的這種巨大成就,又直接源於文學價值觀的『撥亂反正』、破舊立新。譬如破除了文藝爲政治服務的觀念,確立了文學的審美屬性;譬如批判了文藝的功利主義思想,探求了文學的『文化之根』;譬如揚棄了僵化的教條主義,融合了西方現代主義乃至後現代主義的方法和手法。儘管新時期文學還存在著蕪雜、粗放、稚嫩乃至激進的諸多缺陷,但它的價值觀是新穎開放的,思想藝術是蓬勃向上的。

傅書華:我注意到了程光煒等人在『重返八十年代』,我認可他們的努力,就是要認識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文學的複雜性,尤其要認識到八十年代有哪些『不足』,使得我們在九十年代後,喪失了對時代的發言能力。我認爲新時期文學的核心觀念,是『人的甦醒』。你只要看看那個時代文學爭論的兩大中心話題就會明白,這兩個話題一個是人性和人道,一個是文學與政治的關係。它們都是圍繞著『人的意識』的甦醒,圍繞著『人』脫離僵硬框架的束縛而發生的。只是新時期文學中的人,不是鮮明的『個人』,而是一種很複雜的混合體,也許分析清楚這種混合體的構成元素,應該是『重返八十年代』題中應有之義吧。

王春林:儘管已經過去了十多年的時間,但要想真正地說清楚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文學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真還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我覺得,與其把這個時代的文學稱作是『多元化』時期的文學,反倒不如乾脆看做是『市場化』時代的文學更有道理一些。我們必須看到『市場化』時代的到來,對於文學創作的某種解放作用。儘管說市場化時代也有市場化時代的新問題在不斷地生成,比如說越來越嚴重的消費主義問題,但是,對於『市場化』所導致的歷史性進步,我們卻不可不察,更不應該對此輕易否定。我的個人的看法是,儘管文學在經濟時代被邊緣化了,但假若從創作實績來看,這個時期突出的文學成就恐怕是無法被無視或者忽略的。儘管經濟顯然是這個時代的中心話題,但就文學創作而言,在所謂核心價值觀念問題上,這一階段與八十年代其實都屬於缺失的狀態。

如何看待評價當下時代文學現狀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的文學到底是糟得很,還是好得很?我覺得,我們應該持有一種一分爲二的辯證立場。一方面,由於經濟時代一種物質化現實的嚴酷存在,確實有許多作家只是一味地從市場利益出發炮製大量的垃圾作品。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也得看到,還有一大批對於文學抱有虔敬之心的作家在不斷地推出他們的思想藝術高端作品。我覺得,衡量一個時代的文學,絕不能夠緊緊盯著那些低端作品,而應該把高端作品看作評價的依據。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對於當下時代文學創作的總體看法倒沒那麼悲觀。我認爲,有了30多年的文化與文學積累之後,中國文學在當下時代似乎正在出現一批具有經典意味的優秀作品。

就文學的價值觀念而言,當下時代的文學創作中,確實出現了一種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重構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趨勢。其他不說,單就長篇小說創作來說,新世紀以來一批旨在表現鄉村生活的作品中,比如賈平凹的【秦腔】與【古爐】、鐵凝的【笨花】、葛水平的【裸地】等作品中,就已經或多或少地出現了一種張揚宗法制文化傳統的強烈趨向。毫無疑問,這樣一種創作趨勢的形成,顯然會在很大程度上有助於中國傳統文化價值體系的重構。但需要引起我們高度警惕的一種觀念是,在肯定中國傳統文化價值的同時,對於『五四』開其端的啟蒙現代性的否定和懷疑。一個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恐怕就是如何實現中國文化傳統的現代性轉換。

展望未來的文學

陳坪:討論文學核心價值觀的建構問題,要直面人的現實處境。人是靠符號思維來理解和把握世界的。符號意味著『可能』而非『事實』。以文化哲學的眼光看,人是永遠力圖超越有限的現在、嚮往著無限的未來的存在物。人可以藉助符號思維用『可能』的理想未來之光觀照有限的現在而生發出不滿足。而缺乏符號思維的人將缺乏處理『可能』事物的願望和能力。只有充分考慮到人有爲自己設計理想未來圖景的需要、有超越一切社會現實的境況去尋找自己使命的神聖本性,文學核心價值觀念的建構才能對文學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真正的促進作用。

傅書華:如果說,『五四』時代是一個『辟人荒』的『人的文學』的時代,解放區文學、十七年文學是一個『人民文學』的時代,不管這個『人民文學』的時代,最初是如何通過『整體』的解放贏得『個人』的解放,還是後來造成了『整體』與『個人』的緊張。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暫且將之命名爲『人的甦醒』的文學時代。那麼,今天這個時代,我們是否可以建立一個真正具有人民性的文學時代。人民性的具體內涵,我們還需要探討,但總之,他應該是對應於我們這個具體社會具體的歷史時空的『個人』。

段崇軒:通過這次對話我更深切地意識到,當下文學在核心價值觀念上的匱乏和混亂,建構文學核心價值觀念的緊迫和重要。我們的文學應當成爲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成爲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家園』,成爲現代中國文化發展壯大的基本元素。因此,它必須具有現實性、人文性、現代性、民族性等這些特質。而當下的文學,在這些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待解決。譬如文化價值觀念的混亂、思想內涵的『缺失』、中西方負面文化思潮的盛行等等。

王春林:在充分肯定核心價值觀念重要性的同時,我以爲,正如同我們以上對於『十七年』與八九十年代的文學討論已經昭示的那樣,具體到某一個文學時段,恐怕還是倡導一種開放、多元、寬容的核心價值理念要更好一些。道理並不複雜,文學是最講究原創性的一種事物,只有在一種多元觀念共存的文化語境中,文學創作才能有更理想的發展。

如何建構文學的核心價值觀,是文學理論研究的原點問題,也是現實問題。本版即日起將陸續刊發相關文章,歡迎專家學者踴躍來稿,參與探討。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