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即身在他鄉之時,給家人寫的信。早年李春波的【一封家書】唱出了濃濃的思鄉之情,昨日,有報道稱,諸葛亮的家書短小精悍,被網友戲稱為『微博體』家書。 據悉,諸葛老師的家書很簡短,例如寫給兄長諸葛瑾的家書,介紹自己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嫌其早成,恐不為重器耳』,前後19個字,其內容無非說兒子八歲了,資質聰明,但擔心過於早熟,擔不了大任,講到這裏戛然而止。 諸葛亮的大兒子諸葛喬是從哥哥諸葛瑾那邊過繼來的,所以定期向諸葛瑾匯報阿喬的成長情況。
此外,諸葛亮家書中最著名的【誡子書】:『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全文不過90個字。 對此,網友戲稱,諸葛亮的家書絕對是『微博體』字數少的就不說了,即便是字數多的――90字,還可以再輸入50字,完全適應現在微博的需求。由此是否可以推斷,在當時諸葛亮的生活節奏和信息傳播速度也相當於如今的信息高速時代呢?也有觀點認為,諸葛亮的『微博體』家書一方面反映了他在處理家事上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與出版商炒作有關。 家書雖短,為何偏偏與微博接軌?這對於微博泛濫的當下而言,用諸葛亮的家書做代言,這的確是一個精彩的營銷方式,更何況,古文與現代文相比,本也短小精悍,所以即便是『微博體』家書,也完全不足大驚小怪。 來源:遼瀋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