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周思明:电视节目如何让观众满意

国学新闻| 文化论坛

2012-6-15 22:28| 发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456| 评论: 0|来自: 辽宁日报

摘要: 电视节目如何让观众满意 一天疲惫下来,打开电视意欲消乏解闷,却很难在某个频道“驻扎”消停下来,许多节目都是一个面孔:同名的电视剧,同样内容的“相亲”,同质不同名的“选秀”,半斤八两的奇闻轶事……如 ...

电视节目如何让观众满意

一天疲惫下来,打开电视意欲消乏解闷,却很难在某个频道“驻扎”消停下来,许多节目都是一个面孔:同名的电视剧,同样内容的“相亲”,同质不同名的“选秀”,半斤八两的奇闻轶事……如此这般的同质化电视节目,借用一句流行语:“叫我如何能爱它”?

当下的电视节目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电视制作受制于狭窄的思维模式,主体意识浓重,灌输意识太强,匮乏原创精神,片面强调“好看”,以为只要荧屏画面“好看”、“热闹”,便能吸引观众眼球,其实大谬。殊不知,倘使电视制作人对观众的收视心理研究不透,了解不够,不知道各个层次、各种群体观众想要什么,只是仰仗了“模仿秀”,跟在国外节目后面鹦鹉学舌、邯郸学步,那就难以走出别人的阴影,也势必很快被处于信息极为透明、审美胃口越来越“刁”的观众识破马脚,从而遭受“换台”的“礼遇”!我以为,电视节目要抓住观众,不能只是盯住他们的眼球,必须抓住他们的心灵,只有抓住电视观众的心灵,才能赢得他们的“共鸣”!换言之,“好看”只是其“表”,“共鸣”才是其“质”。我们应当透过现象抓本质,这才是影响电视节目制作效果的“牛鼻子”啊。

电视制作人心理学的功课做得还不到家,对诸如 “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理念尚未吃透,没有做足功夫去详尽分析不同声画组合对电视观众所形成的不同收视感受,从而用定性定量的科学方法研究电视节目如何吸引观众,如何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以此来满足观众,服务观众,引导观众,提升观众。许多电视台满足于做尾巴,一味媚俗从众,热衷制造噱头炒作。如今,看电视已经成为亿万群众的第一文化消费活动。我有个感觉,就是看电视千万不能认真,你认真,电视却不认真,它们在荧屏里“戏说”、“嬉闹”。如果你不认真,也许一不小心也能“误打误撞”上一档可圈可点的节目。但整体上看,入眼的电视节目鲜有创新,无非是你学我,我学他,中国学外国,地方“秀”中央。这反映了某种浮躁与浅薄。克服这一弊端不易,它需要有一批充满智慧、创造力和极高美学基础的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当下的情形是,“我播你看,我说你听”,电视台不能准确地把握观众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想什么时间看等诸如此类的心理需求,节目的传播效果可想而知,观众的满意度可想而知。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众多电视节目的相互模仿所带来的同质化问题使得观众对于电视产生了一种若即若离的恐惧感。大量的模仿秀、选美、超级男女、男女速配、情感故事、人生传奇等节目的相互雷同,成为愚弄观众的“精神鸦片”,在此情势下,观众与传播者的心理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只有摒弃传统观念、打破窠臼,推出原创,才能做出好的节目,更好地面对市场竞争和广大观众。尤其是,在当下中国的电视市场,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湖南卫视已经形成“一超两强”的格局,其他电视媒体要想在竞争激烈的传媒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走特色化经营道路已是大势所趋,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

特色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独特、定位的精准和内容的不可替代性,比如“阳光卫视”,以打文化牌脱颖而出。形式固然重要,但内容也不能忽视。正如许多作家、批评家在阅读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我的名字叫红》时,只注意到了它在技巧上的“五十一种表达法”,而忽视了作家高超技巧之下所表现的深刻厚重、不可替代的人文内涵――不错,内涵的深厚和形式的独特,这可能才是可以赢得亿万观众共鸣的“秘密武器”! 


来源:辽宁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