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如何讓觀眾滿意 一天疲憊下來,打開電視意欲消乏解悶,卻很難在某個頻道『駐紮』消停下來,許多節目都是一個面孔:同名的電視劇,同樣內容的『相親』,同質不同名的『選秀』,半斤八兩的奇聞軼事……如此這般的同質化電視節目,借用一句流行語:『叫我如何能愛它』? 當下的電視節目不能令人滿意,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電視製作受制於狹窄的思維模式,主體意識濃重,灌輸意識太強,匱乏原創精神,片面強調『好看』,以為只要螢屏畫面『好看』、『熱鬧』,便能吸引觀眾眼球,其實大謬。殊不知,倘使電視製作人對觀眾的收視心理研究不透,了解不夠,不知道各個層次、各種群體觀眾想要什麼,只是仰仗了『模仿秀』,跟在國外節目後面鸚鵡學舌、邯鄲學步,那就難以走出別人的陰影,也勢必很快被處於信息極為透明、審美胃口越來越『刁』的觀眾識破馬腳,從而遭受『換台』的『禮遇』!我以為,電視節目要抓住觀眾,不能只是盯住他們的眼球,必須抓住他們的心靈,只有抓住電視觀眾的心靈,才能贏得他們的『共鳴』!換言之,『好看』只是其『表』,『共鳴』才是其『質』。我們應當透過現象抓本質,這才是影響電視節目製作效果的『牛鼻子』啊。 電視製作人心理學的功課做得還不到家,對諸如 『感知』、『理解』、『想像』、『情感』等理念尚未吃透,沒有做足功夫去詳盡分析不同聲畫組合對電視觀眾所形成的不同收視感受,從而用定性定量的科學方法研究電視節目如何吸引觀眾,如何讓觀眾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以此來滿足觀眾,服務觀眾,引導觀眾,提升觀眾。許多電視台滿足於做尾巴,一味媚俗從眾,熱衷製造噱頭炒作。如今,看電視已經成為億萬群眾的第一文化消費活動。我有個感覺,就是看電視千萬不能認真,你認真,電視卻不認真,它們在螢屏裏『戲說』、『嬉鬧』。如果你不認真,也許一不小心也能『誤打誤撞』上一檔可圈可點的節目。但整體上看,入眼的電視節目鮮有創新,無非是你學我,我學他,中國學外國,地方『秀』中央。這反映了某種浮躁與淺薄。克服這一弊端不易,它需要有一批充滿智慧、創造力和極高美學基礎的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當下的情形是,『我播你看,我說你聽』,電視台不能準確地把握觀眾想看什麼,不想看什麼,想什麼時間看等諸如此類的心理需求,節目的傳播效果可想而知,觀眾的滿意度可想而知。
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是:眾多電視節目的相互模仿所帶來的同質化問題使得觀眾對於電視產生了一種若即若離的恐懼感。大量的模仿秀、選美、超級男女、男女速配、情感故事、人生傳奇等節目的相互雷同,成為愚弄觀眾的『精神鴉片』,在此情勢下,觀眾與傳播者的心理差距進一步拉大。因此,只有摒棄傳統觀念、打破窠臼,推出原創,才能做出好的節目,更好地面對市場競爭和廣大觀眾。尤其是,在當下中國的電視市場,中央電視台、東方衛視、湖南衛視已經形成『一超兩強』的格局,其他電視媒體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傳媒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走特色化經營道路已是大勢所趨,所謂『萬綠叢中一點紅』。 特色競爭主要依賴於資源的獨特、定位的精準和內容的不可替代性,比如『陽光衛視』,以打文化牌脫穎而出。形式固然重要,但內容也不能忽視。正如許多作家、批評家在閱讀獲諾貝爾文學獎作品【我的名字叫紅】時,只注意到了它在技巧上的『五十一種表達法』,而忽視了作家高超技巧之下所表現的深刻厚重、不可替代的人文內涵――不錯,內涵的深厚和形式的獨特,這可能才是可以贏得億萬觀眾共鳴的『秘密武器』! 來源:遼寧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