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京交會有個國醫堂,不僅有把脈、推拿的坐診專家,還有機器『大夫』。5月31日,記者來到位於國家會議中心地下一層中醫藥體驗區的國醫堂一探究竟。 轉過中醫藥展區的走廊拐角,國醫堂的展位前排起了長龍。展位正前方,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同仁堂中醫藥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北京同仁堂名醫館館長關慶維面前的隊伍中,像汪文洪這樣慕名而來的不在少數,『關醫生上過電視上的養生節目,我專門來找他幫我把把脈。』汪文洪說。 汪先生感覺身體寒冷、手腳冰涼已經有兩三年了,雖然現已入夏,但他仍穿著秋衣秋褲。關慶維說,他心氣不足、心陽不振,還帶著點寒濕,所以四肢發涼,血液循環不好。最好能用湯藥調理下,通陽化氣、振奮心陽、活血化瘀兼顧祛濕。因爲國醫堂只能提供諮詢、體驗服務,汪先生說過幾天再專門開方子好好調理一下。 展位中間,同仁堂中醫醫院的醫生們正在爲體驗者推拿按摩,放鬆疲勞的肌肉。張女士曾是山東勝利油田一家職工醫院的中藥調劑師。好勝心強的她在年輕時,常常和男員工們比著抗麻袋、干粗活,落下了一身病。1999年離開醫院後,她進修過刮痧和按摩推拿,就是爲了能讓身體好受些。『我干中醫,也信中醫,平時身上不舒服,就找穴位按一按,可是腰背這些地方我自己實在夠不到,今天來到這兒,別說,這裡的醫生手法還真是非常好。』 在國醫堂展位的東側,是一排機器『大夫』。聲名遠揚的『四診儀』和『五臟相音』辨識評估儀前人頭攢動。一款小巧精緻的四診儀『鎖定』了眾多參觀者的目光。這款四診合參輔助診療儀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多位專家、教授組建的研發團隊潛心研究30多年的智慧結晶,也是一款集望診、聞診、問診、切診於一體,可給出四診合參報告的中醫醫療器械。 53歲的陳桂榮第一次看到機器『大夫』,覺得好玩也體驗了一把。只見操作者模擬醫生的問診過程,收集了陳桂榮的主訴信息後,通過高清數字圖像採集系統拍攝了舌的圖片,完成瞭望診;利用壓力脈搏波採集系統、指端光電容積脈搏波採集系統、心電圖採集系統完成了關脈的脈相採集;再通過聲音採集系統收集了陳桂榮的發音,經中醫知識資料庫的檢索挖掘,得出了一個分析結果,輔助醫生臨床判斷。整個過程不到20分鐘,『和看中醫的時間差不多。』陳桂榮說。 雖然這款儀器小巧精緻,但還是不能讓患者在家自行使用,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操作下完成,看來『機器』大夫目前仍然取代不了坐診大夫。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