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倫敦書展在倫敦時間16日早上九點正式開展,中國作家陸續亮相。在當日一場畢飛宇與鐵凝關於女性主義的對談中,畢飛宇認為,女性問題在中國當代文學一直被忽略,他希望未來中國能真正發出女性主義的聲音。
中國展區帶動文化交流 作為今年的主賓國,中國展區是外國展區中面積最大的區域。在中國展區的醒目位置,是一組和中國造紙術發展有關的展覽,從造紙術發明前的文字載體,到後來印刷術的發明,向外國觀眾展示了中國和紙張有關的故事,展覽中大都以文字和實物展出,還配有現場的毛筆字表演。 在主會場旁邊一側的台子上,一溜排開擺滿了已經在中國出版的英國書籍,裡面既有牛頓等科學家的書,也有像格萊厄姆・格林、阿蘭・德・波頓等文學家的作品。儘管都是中文作品,卻也不乏英國人翻看的身影,一位英國人就翻着華茲華斯的詩歌集看了好久。他告訴記者,他是個作家,並不懂中文,但是好奇華茲華斯的詩用中文寫出來會是個什麼樣子,而華茲華斯也是他非常喜愛的詩人。這位名字縮寫為PJ的英國作家現在居住在法國,但是特意為了書展到了倫敦,他隨身帶了三本自己的書,他也希望這些書可以在中國出版,不過他也提到中國書價太低會影響到作家利益的問題。 另有一位英國女作家敘述了自己對主賓國的展場感受,她認為中國的展區很大也很有趣,可以通過這些展覽了解到部分中國,儘管她還沒有去過中國。她身後是主會場【錢學森文集】英文版的首發式正在進行,她掏出錄音筆問起記者,錢學森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以及如何評價倫敦書展的整體情況。 鐵凝羨慕畢飛宇寫女性 畢飛宇在與鐵凝一起進行的講座上頻被鐵凝『調侃』,比如鐵凝說,『有些女性讀者很迷戀他,他外形很酷,作為男作家可以對女性出色描寫,讓我羨慕嫉妒恨。』畢飛宇說自己對每個時代中國人的命運感興趣,涉及女性是文學需要,並非他刻意要向女性主義靠攏。在許多國家裡,女性處於社會結構的弱勢,小說家會有良好的本能自覺選擇弱者一邊,而女性相較男性也更有美學意義。但對於每每被提起的自己女性作家的身份,畢飛宇顯然並不認同,他說這就好像拍照要選擇一個視角一樣,如果當相機對準了倫敦的大本鐘時,鍾是假,拋棄別的東西是真。 畢飛宇也回顧了女性問題在中國的發展歷程,第一次這個問題被提出是康有為和梁啓超,五四時期提出了女性解放的話題。改革開放後中國許多社會問題都在文學裡得到體現,但女性問題卻一直被忽略,整個中國文學不夠女性色彩。『我渴望未來中國能真正發出女性主義聲音,而不僅僅是幾個女性形象。』 16日,中國國家漢辦為新編漢語教材【中國好人】舉行了首發儀式。由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等承辦的『中國道路』國際論壇在展覽中心舉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菲爾普斯、【中國震撼】作者張維為、經濟學家陳平等中外嘉賓,圍繞一系列問題展開熱烈討論。 ■ 重點活動 嚴歌苓用『十三釵』寫人性 在書展第一日中國作家的活動里,最洋氣的當屬嚴歌苓、郭小櫓等作家的對話,郭小櫓常年在國外生活,可以講一口標準的倫敦腔英語,而嚴歌苓也在現場用英語回答問題,所以這場活動聚集的英國讀者非常多。有英國讀者問起了嚴歌苓關於【金陵十三釵】的創作問題,問她為何會對那樣的故事感興趣。嚴歌苓說,這個故事對她來說很感人,在思考這個故事的過程里,她把範圍逐漸縮小,把表面切開後,她希望可以體現出人性的問題。 郎朗音樂會上獻曲 英國皇家愛樂與多位中國音樂家合作在倫敦卡多甘音樂廳舉行了一場中國主賓國開幕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郎朗的鋼琴協奏曲【黃河】中的第四樂章是全場的最高潮,而在他之前出場的呂思清與袁晨野的表演也相當出彩。這場音樂會將東西方文化元素融合在了一起。 來自英國的女高音歌唱家朱迪思・豪沃思用中文演唱的【白毛女】,讓現場中國聽眾很興奮。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