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吉縣日前宣佈人祖山考古發現疑似女媧遺骨,稱經過23名權威專家認定。隨後眾專家否認『認定女媧遺骨說』。當地稱出土『女媧遺骨』通稿系縣委宣傳部原副部長李思義『添加感情色彩』撰寫,目前已自請處分。而6月12日,吉縣縣委書記毛益民就人祖山一事接受採訪,將人祖山喻為『引領吉縣經濟騰飛的新坐標』。(6月18日中廣網)
儘管宣傳部副部長自請處分,但此事的影響卻遠未結束,網友們推測,在各地『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的衝動中,不久的將來還會出土『太上老君的頭蓋』和『孫悟空的肋骨』之類奇聞。個別地方在這種衝動下干出的包括搶名人的出生地,炒作各種庸俗的民俗,甚至為假古董進行大投資,都不是過去式,而是未來式。 其實,這完全是一種不尊重旅遊市場規律的盲動。發現名勝和重修古蹟,從來都只是錦上添花,而不是無中生有。某地有不錯的旅遊資源,如果再發現美好的傳說或令人驚嘆的古蹟,無疑會增加遊客選擇的幾率。但如果完全是無地起樓台,編造出一個故事、造一堆想當然的古董,最終的後果只會是費大力氣買來一堆惡名,搞出個勞民傷財的鬧劇。 對於文化與古蹟,某些人抱的態度不是敬畏而是利用之心,前者尊重歷史尊重科學,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而後者則是輕浮淺薄想當然,只要能為我所用,就不惜精力和筆墨吹得天花亂墜。論熱鬧程度和見成效速度,前者顯然不及後者,但論價值,後者卻永遠不及前者。但遺憾的是,在某些地方,主事的官員們因為政績考量,選擇後者的幾率遠遠大於前者。 有人說:通過女媧遺骨這條『新聞』,很多人確實知道了山西有個吉縣,還有個『人祖廟』,客觀上也算是起到了宣傳當地的目的。但這個『名』,恐怕並非讓人人心嚮往之的『善名』和『美名』,而多少有些不實誠不靠譜的感覺,這種感覺能否引領和支撐一個縣的經濟騰飛,恐怕就比考古中發現的那兩塊骨頭是否是女媧的骨頭更玄疑了。 曾穎(作家)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