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年度的漢語語言學研究成果看,學者們已經開始普遍意識到『事實的發掘對於研究的深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在應用外來理論研究漢語問題的過程中,更有必要強調這一點』。
2010年,漢語研究可一言以蔽之:態勢活躍、觸角深入、成果顯著。截至11月底,已經發表學術論文14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和會議論文集130餘部,舉辦大小學術會議數十次。縱觀2010年的漢語研究概況,評說如下。 漢語史研究方面,音韻、訓詁、語法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音韻研究成果主要在中古音研究,研究內容集中在韻書研究、專書音韻研究以及不同時期的音韻研究。韻書研究成果最爲集中,學者們對【切韻】、【等韻圖經】等韻書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專書音韻研究方面,學者們主要對【古尊宿語錄】、【經典釋文】、【西儒耳目資】、明本【詩輯】進行了研究。不同時期的音韻研究方面,主要討論了隋唐五代漢語詩文韻部史分期簡論,唐五代佛典音義音系中的唇音聲母以及【中原音韻】時代漢語聲調的調類與調值等問題。 古代詞彙和訓詁研究方面,研究內容主要涉及詞語考釋、詞義演變、方俗語詞以及專書詞彙研究等方面,以詞語考釋方面的成果最多。 古代漢語語法研究的是本年度漢語史研究的重點領域,表現在:成果數量多,約占漢語史研究成果總數的三分之二;研究領域廣,內容涉及詞語的歷時演變、詞語的語法化和詞彙化問題、詞語(特別是虛詞)的語法功能分析、句式研究等方面,既有專書的語法研究,也有專題的語法研究,既有宏觀的語法體系探討,也有對某一具體語言現象的語法分析。 此外,一些學者開始有意識地運用現代語言學理論來進行研究,語法化理論、詞彙化理論、現代句式理論在漢語史研究中已經比較常見。古文字學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甲骨文研究、金文研究、簡帛文字研究、俗字研究、漢字源流考證和漢字文化研究方面。成果數量雖然不多,但是部分研究成果開始注重調查統計和相互比較的方法,推動了古文字學研究的科學化。 現代漢語研究方面,整體上看,語法的研究成果最多,詞彙次之,語音和語用的研究成果相對較少。語音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聲韻調、輕重音、元音和輔音的發音特徵、語音習得、語音變化、語調、【漢語拼音方案】以及國外語音理論介紹等方面。一些研究成果開始關注母語非漢語的漢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語音習得過程與特點,這是現代漢語語音研究領域的一個新動向。本年度還出版了兩部語音學教材,這些教材既很好地融入了現代語音學理論和方法,又『相比起西方的語音學著作,多了些他們沒見過的第一手材料以及由此得出的新知識』,對漢語語音學的教學和研究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 詞彙研究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詞義研究、新詞研究和詞典編纂等方面。詞義研究方面,比如,有學者討論了『貌似』、『受』、『 好像』 影響相因生義而產生出副詞意義和用法。新詞研究方面,學者們主要對『裸X』詞族、『山寨』、『被XX』類固化結構進行了研究,討論了新詞產生的機制和動因。詞典編纂方面,學者們主要討論了【現代漢語詞典】同音詞條的處理問題、詞形規範問題。 語法研究的內容涉及面非常廣泛,基本覆蓋了詞類研究、具體詞語研究、句法結構和成分研究、句式研究、複句研究、話語分析研究等方面。詞類研究方面,比較注重對某類詞進行細緻深入的研究,特別是在動詞的及物性、形容詞的量性特徵方面成果比較集中。具體詞語研究方面,主要側重句法功能分析、詞語歸類,用法比較和來源考察等,如對副詞『有望』的功能和特徵的考察,『總』和『老』的主觀性研究、『爲好』與『的好』的詞語歸類問題、『等』的語法化問題、『何必/何苦』的詞彙化與語法化問題等。句法結構和成分研究方面,對具體句法結構的研究成果比較多,如『X以上』結構的演進過程、『紙張粉碎機』的層次結構、『V不了(O)』結構的語法意義、『沒+NP』結構的量度特徵等,句法成分研究則主要表現在主語和賓語問題上,如受事賓語句中配項的匹配規律、複雜雙賓結構的生成等問題。句式研究方面,成果主要集中在把字句、被動句、存在句、反問句、『是』字句和雙賓句的句式研究上。此外,對句式義的探討和句式(構式)理論的研究也是本年度句式研究的熱點問題。複句研究方面,比較注重對複句關係詞語使用情況的考察和複句下位類型的分析,因果複句、假設複句、轉折複句和讓步複句是研究中的重點。話語分析研究方面,代詞指稱和焦點問題是研究的重點,研究成果普遍比較注意吸收語用學的一些前沿理論來分析漢語事實。 比較而言,本年度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以句式研究和具體詞語研究的成果最爲顯著。在理論方法的運用上,句式(構式)理論、語法化理論、認知語法理論和類型學的理論和方法在語法研究中得到了廣泛重視,不但研究成果較多,而且對漢語事實的挖掘越來越重視,越來越深入。 漢語方言研究本年度繼續保持著繁榮態勢,出版了40餘部著作和方言志,發表了300餘篇文章。從研究成果的分區看,非官話區的研究成果比官話區研究成果多,非官話區方言中,湘語、吳語、贛語和粵語的研究成果比較多見。從研究成果的內容看,語音研究仍是研究重點,但是語法研究正在逐漸成爲漢語方言研究的主要領域,不但成果豐富,而且比較注重運用當代語法學的一些理論(如語法化理論、類型學理論、認知語法理論)來研究漢語方言現象,使方言事實的挖掘得到了理論提升,推動了漢語方言語法的深入展開。 本年度,有很多重要的語言學事件發生:【修辭學習】改版爲【當代修辭學】,標誌著漢語修辭和語用研究從此走向深入,而不再囿於傳統修辭學研究的藩籬;張斌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描寫語法】的出版發行,表明漢語描寫語法研究仍然是漢語語法研究的重點和主要研究目標,將繼續影響漢語研究的未來走向。 總體來看,本年度的漢語語言學研究在事實挖掘方面取得了很豐碩的成績,但是不足也是明顯的,主要表現有二:一是各研究領域仍然沒有得到相對均衡的發展,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發展不均衡,現代漢語語法與語音、詞彙的發展不均衡,漢語本體研究與面向二語學習的漢語研究發展不均衡;二是理論借鑑多原創少,外來理論與漢語事實的結合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進一步完善。從本年度的漢語語言學研究成果看,學者們已經開始普遍意識到『事實的發掘對於研究的深化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而『在應用外來理論研究漢語問題的過程中,更有必要強調這一點』。 漢語語言學下一步發展態勢如何?我以爲仍然還是兩條腿走路:一是將繼續加強對語言事實的挖掘,二是研究理論將結合漢語事實而不斷更新。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說,對語言事實的考察和挖掘固然重要,但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還必須對語言事實和現象作出科學解釋,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理論提升,用來解釋更多的語言事實和現象,從而推動語言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和深入。 (出處: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謝曉明 單位:華中師範大學語言與語言教育研究中心) 向逝去的語言學家致敬 2010年先後有十位中國語言學家離我們而去,他們著述等身,他們學識淵博,他們爲人楷模,他們爲中國語言學事業付出了一生,他們的離去是中國語言學界重大的損失。我們向逝者致敬。 吳昌1916―2010年 延邊大學教授,老教育家、第二語言(漢語)教學與研究的先驅者、延邊大學漢語言專業籌建者、【漢語學習】雜誌創刊者、建校元老。 劉又辛1913―2010年 曾任教於昆明師範學院、私立鄉村建設學院、川東教育學院、西南師範大學等校,歷任教授、四川省語言學會副會長、【漢語大字典】編委等。在語言文字領域的貢獻主要在文字學、訓詁學研究方面。 徐樞1932―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審。曾先後任職於人民教育出版社漢語編輯室、商務印書館工具書編輯室。1978年6月始任職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任【中國語文】雜誌編輯、副主編、常務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刊物審讀小組成員。 余志鴻1941―2010年 上海大學教授,上海語文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現代語言學研究會會長。 方立1942―2010年 北京語言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是中國內地最早引介和研究形式語言學理論的學者之一。出版和 發表的論著中【數理語言學】是國家『八五』重點課題的研究成果之一,填補了我國理論語言學領域的空白,【邏輯語義學】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教材。 郭良夫1916―2010年 商務印書館漢語編輯室原主任、編審,中國語言學會理事、北京市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理事、北京美術學會常務理事。 趙世開1926―201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前【國外語言學】雜誌主編。在【國外語言學】上發表【美國語言學的十年】一文,介紹國外新興的『轉換生成語法』,是最早將這一語法理論介紹給國內同行的學者之一;主要從事對比語言學和美國語言學史的研究,主要著作有【漢英對比語法的問題】和【美國語言學簡史】。他還一直關注並參與語言學術語的規範工作。 龔煌城1934―2010年 任台北『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語言學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涵蓋漢語上古音、漢藏比較語言學以及西夏語文。2004年自『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退休,續任語言所兼任研究員及學術諮詢委員。 年度事件 2月3日 商務印書館2009年度語言學出版基金評選揭曉,姜南【基於梵漢對勘的〖法華經〗語法研究】、王健【蘇皖區域方言語法比較研究】、孫德金【現代書面漢語中的文言語法成分研究】入選基金資助項目。 5月10日 【中國語言生活】正式創刊。該刊由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和商務印書館主辦,於根元任主編,在中國語言資源開發網以電子版的形式供網友免費閱讀,是我國第一份以『中國語言生活』爲主題的普及型小型雙月刊雜誌。 8月13日 北京大學授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諾姆・喬姆斯基名譽博士學位,喬姆斯基發表題爲『世界秩序勾勒:持續與變化』的演講。 學界『匯通』 4月10―11日 黎錦熙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暨學術思想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 4月16日 第四屆語言學期刊建設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召開。 5月30日―6月1日 第二屆演化語言學學術會議在南開大學召開。 6月5―6日 中國外語戰略論壇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會議主題是國家戰略視角下的外語與外語政策。 6月26―27日 第八屆城市語言國際學術研討會在長春舉行。會議主題是中歐工業化、語言接觸與認同的形成。 6月27日 教育部語信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和商務印書館聯合主辦海內外中國語言學者聯誼會――首屆學術論壇。論壇主題爲留學潮與中國語言學。 7月16―20日 第七屆中國社會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西寧召開。本屆會議主題爲語言的多樣性。 8月1―3日 中國語言學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在呼和浩特舉行。 8月7―9日 第十屆雙語雙方言研討會(國際)在深圳舉行。 8月12日 第八屆生成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生成語言學創始人、『當代認知科學之父』 諾姆・喬姆斯基教授作主旨演講:刺激的匱乏――尚待努力的課題。 8月17―18日 走向當代前沿科學的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念朱德熙教授誕辰90周年和慶祝陸儉明教授從教50周年活動在北京大學舉行。 8月27日 由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和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語言學發展之路――繼承、開拓、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郵電會議中心開幕。此次會議是爲紀念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110周年誕辰及祝賀郭錫良先生80華誕而舉辦。 9月17日 網絡時代與中國文字研究國際高級專家研討會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文字研究中心舉行。 9月17―18日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主辦的語言資源監測與服務論壇(2010)在北京舉行。 10月9―10日 第四屆語言與國家高層論壇暨第三屆全國應用語言學系主任(所長)論壇在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城市化進程與國家語言生活。 10月16―17日 首屆中國語言生活學術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0月16―17日 海峽兩岸傳統語言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10月30日―11月2日 第十屆全國古代漢語學術研討會在西南大學召開。 11月18―22日 第八屆全國漢語詞彙學學術研討會在蘇州大學舉行。 11月21日 首屆中國地理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開幕。本次會議的主題爲漢語方言的地理語言學研究。 11月24―25日 澳門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學術研討會在澳門理工學院舉行。會議主題爲語言規劃與語言政策研究。 11月27日 第五屆漢語方言語法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11月27―28日 慶祝張斌先生90華誕從教60周年學術研討會暨【現代漢語描寫語法】首發儀式在上海師範大學舉行。 12月4日 陳望道誕辰120周年・中國修辭學會成立3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復旦大學開幕。本次研討會主題爲繼往開來的中國修辭學。 編輯:陳美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