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文學理論研究領域獲得深入發展,研究熱點頻出。 ●學術話題選擇更主動 專題頻出是2011年文學理論研究領域比較突出的特色,這既體現出學術刊物對學術話題選擇的主動性越來越明顯,同時也說明學術界關於理論問題的共同思考越來越多,學者間的學術交流與對話越來越深入。 2011年6月,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年刊【文學理論前沿問題研究】(2010年卷)出版,就近年來學界比較關注的『文學理論的性質』、『中國文論「走出去」戰略』、『文學理論「本土化」研究』等話題,輯錄多篇文章進行了專門探討。承續2010年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年會的『文學與形式』主題,不少學者在2011年發表了關於『文學形式』研究的文章。如南帆【文學形式:快感的編碼與小敘事】、劉曉麗【文學形式的意味從何而來?】、王一川【理解文學文本層面及其餘衍層】、張輝【試論文學形式的解釋學意義】、歐陽友權【網絡時代的文學形式】等,對形式主義學派、文學形式的概念、文學形式的解釋學意義、文學的文本層面、文學形式的轉型等問題進行了專門而深入的研究。 ●積極應對理論現實困境 在文學環境不盡如人意的今天,對理論自身的研究,成為學界的一種自覺反應。 周憲【關於解釋和過度解釋】認為,文學理論的未來發展必須超越解釋與過度解釋的二元對立,多元論基礎上的不同解釋理論的發展將是大勢所趨;吳炫【什麼是真正的理論?】認為,只有把闡釋現有理論(理論研究)、研究現有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思想史研究)與觀念批判和創造的理論區別開來,才能把握理論的真正性質。對理論家身份的關注與對理論處境的關注是一致的,陶東風【作家的邊緣立場與批判功能――兼論文學創作中歷史與道德的幾種關係模式】認為,人文學科特別是文學藝術要對處於中心地位的政治、經濟和主導意識形態保持必要的張力;王寧也在【『全球人文』與人文學科在當代的作用】中認為,人文學科的成果及影響需要長時間的歷史積澱,人文學科研究永遠不能中斷,西方國家當前遭遇的人文學科的危機值得我們借鑑。 ●馬克思主義文論取得新成果 2011年,我國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取得了不少新成果。【文學評論】(2011年第3期)以『慶賀中國共產黨誕辰九十周年――當代文藝理論中的馬克思主義』為題,組織了高建平、賴大仁、劉方喜等人的文章,分別從美學發展的歷史、對待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度、馬克思主義的『跨學科性』研究等方面探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可能路徑。張玉能、張弓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言說方式』所做的研究,丁國旗『當代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要重視「民族的」標準』的提出與探討,傅宗洪對延安時期的『工農兵文藝』實踐中的民歌特徵的研究,也是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中國化研究的新成果。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建構未來,王傑、段吉方【六十年來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的範式轉換及其基本問題】對新中國成立以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範式展現出的實踐性品格和批判性精神等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此外,夏中義【青年馬克思與中國第一次『美學熱』――以朱光潛、蔡儀、李澤厚、高爾泰為人物表】,就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對中國美學以及1978年的中國思想解放運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進行了回顧性研究。 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經典的理論研究,2011年有陸貴山【重讀經典文本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重要意義】,文中提出了『重讀、細讀和精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文本』的觀點,嵇山在【馬克思論閾中的『自由』、『自覺』與審美】中,分析與批評了把『自由』、『自覺』當做人和審美的『本質』,以及將人和審美等同起來這一非馬克思主義觀點。同時,張文諾【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當代性研究】、董學文【毛澤東文藝思想的歷史地位和當代價值――獻給中國共產黨成立九十周年】等文,對【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文藝思想以及毛澤東文藝思想重要地位進行了分析。 一些學者在2011年對『西馬』研究熱進行了反思。【湖南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組織專欄文章,對文學理論研究中的『西馬』傾向以及『西馬』文藝批評理論的局限性等問題進行了探討。此外,董學文【文學理論研究的『西馬化』傾向】、趙文【阿爾都塞學派文藝批評的『去唯物主義』特徵】等,也是對此問題的反思性文章。2011年6月,丁國旗【馬爾庫塞美學思想研究】出版,其立足於學術而非派別所進行的理論探討,提出了眾多超越 『西馬』視野的新理論問題。 ●生活美學、身體美學成熱點 2011年,一些美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在以往研究基礎上有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在【美學的文化學轉向】中,高建平指出,將分析美學與美學上的文化學轉向結合起來的研究方式,代表着當代美學和文學研究的發展方向。此外,王一川【物化年代的興辭美學――生活論與中國現代美學Ⅱ】、馬建輝【馬克思的生活論思想與當前文藝學、美學生活論轉向】、陳雪虎【思考從『文化』到『生活』的可能性――再談『生活論』的內涵兼談共同文化的方向】、金浪【日常生活的美學困惑――兼談美學的生活論轉向中的幾個問題】、王偉【文學、日常生活與意義調配】等關於生活美學的文章,分別對新世紀中國文藝學美學範式的生活論轉向的一些理論問題進行了探討與研究,其中既有贊成又有反思,較全面地反映了目前學界對生活美學的基本看法。 與生活美學相呼應,身體美學研究也出現了集中討論的趨勢。張法【身體美學的四個問題】認為,引入東方理論模式有助於身體美學理論的完善;馮學勤在【譜系學:美學『身體轉向』的方法論契機】中指出,希望能在國內漸熱的身體美學話題討論過程中確立譜系學的基本方法論位置; 此外,我國古代文論研究在2011年主要集中於範疇研究,文論家的著作、分期、流派等的研究,以及專題研究、綜合研究和古代文論的現代性研究等方面。與往年相比,2011年的古代文論研究雖未有特別新穎或激烈爭論的話題,但也表現出一些新特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